近期春节档的几部电影中,《流浪地球》无疑是最成功的一部,这是一部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的科幻冒险电影,新颖的题材,颠覆了以往中国电影的风格。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凭借强势的口碑,票房持续高居榜首。17日,《流浪地球》票房已达36.96亿,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二名。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电影的内核。在好莱坞科幻片长期主导世界科幻电影市场之后,观众对注重开疆辟土、探索未知的新家园、展现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剧情习以为常。而此次,《流浪地球》却反套路,注重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注入电影,既让观众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也让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表达。
“乡土情怀”元素直抵人心。在电影全篇,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家”。以太阳急剧老化、带着地球“流浪”开篇,人类就开始了对“家”的守护和渴望。面对希望,航天员刘培强和以王磊为队长的救援队成员,选择为共同的家园战斗;陷入绝望,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乡土情怀”始终是中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中国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论距离多远,遭遇怎样的挑战,都愿朝着家的方向努力前行。正是这份“乡土情怀”的真挚情感,让人们有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念头,奠定了整个电影故事的发展基石。也正是这份“乡土情怀”的真实温暖,引发了无数观影者对电影内核的共鸣和点赞,成就了电影不断攀升的票房。
“与天抗争”元素蕴含希望。“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只有敢于“与天抗争”,才有生的希望。从山挡路移走山的“愚公移山”、海成灾填掉海的“精卫填海”、天破了补起来的“女蜗补天”,到筑人墙堵决口“抗洪水”、手扒废墟指甲脱落“抗地震”,“与天抗争”的豪情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而这与面对末世求生的电影主题不谋而合。即便太阳急剧老化、2500年的“流浪之旅”未必定能成功,人类依然选择离开太阳系;即便科学家已经测算没有可能,人类依然用空间站的燃料以死相搏;这就是中国人“与天抗争”的豪情,始终坚定“人定胜天”,不退缩、不放弃,甘于奉献、不惧牺牲,用坚持和努力点燃希望,走向美好。
“世界大同”元素助力共生。“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几千年来,世界大同、和合共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立足与此。电影中,全人类采用“饱和式救援”重启发动机也是起源与此。与西方科幻片不同,《流浪地球》并没有采用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的惯用叙事套路,而是以40余万人、5000台发动机、7万个火石,以及剧情最后各国救援队调转车头,驶向背离家园的方向等宏大场景,讲述了全人类集中力量成功拯救自我的故事,成为了科幻片中的“一股清流”。而这就是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清晰理解,对“世界大同”理念的深刻阐述。
《流浪地球》,既用探索创新立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也用恢弘场景呈现了中国文化元素,提供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新表达。在为《流浪地球》收获高口碑点赞之时,更期待其成为中国科幻电影蓬勃发展的预兆,让中国文化在新表达中更好传播,为共同发展汇聚更强力量。
(来源:荔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