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飘过60余年,一次次的进化改变,曾经看着电视不能快进,不能跳集,不能免去广告,但我们看得津津有味,现在看剧越来越“纯粹”可是又有多少剧在人们眼中“活过了3集”?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沈力成为第一位电视播音员。1958年,北京仅有50台电视机收看北京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晚上7时,北京上空出现了中国电视节目的信号,中国电视台的60年由此发端。
与之伴随的,是被称为“华夏第一屏”的天津无线电子厂黑白电视机,也在这一年研制成功。它的横空出世,打开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娱乐新视野。
比起只能靠车载斗量的书籍和流散的民乐来记载历史的古人,声、影、画、意都能充分表达的电视剧,则成了现代人记录当下时代最重要的媒介。
黑白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全长仅20多分钟。
我们或许难以置信,1966年以前的电视台没有录像设备,只能直播节目。
电视剧就以这样的直播形式持续播放了8 年之久,1958年6月,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全长只有20分钟,就是全程现场直播的,没有留下任何录像资料。
待到80年代初期,电视机成为了“先富起来”的象征,“看电视”则是城镇居民们最热衷的娱乐活动,在晚餐时分打开电视机,每一天的剧情细节都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1976年7月1日,《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第一次播出,该节目是《新闻联播》的前身。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播音员是李娟。
虽然那时候还是黑白荧幕,观众却能从中看出丰富多彩的异国情调。特别是中美建交后的1980 年,一部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引进的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男主角麦克风流潇洒,其蛤蟆太阳镜和宽腿牛仔裤,一时成为都市时尚青年追风的必备装束。
就这样,国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剧变,都尽在那一方窄窄的屏幕中。无论是社会流行语的发展,还是人们的社交方式、服饰文化甚至美食等生活方式的演变,都 深深地打上了电视剧影响的烙印。
《大西洋底来的人》是第一部在中国播出的美剧。
都说“历史是中国人的信仰”,在尝过外来剧的新鲜感后,中国又反过来考究本土历史剧。
20 世纪 90 年代,相对严肃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武则天》,以及戏说性质的《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多个系列先后登场,通过电视剧这种通俗文化形式,历史上的权威人物纷纷跌落凡尘,普及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心里。
90年代是历史正剧的黄金时代。来源:《铁齿铜牙纪晓岚》
如果说“雍、康、乾”等剧是男人眼中的权谋术的话,那么,多年以后的“宫廷剧”,就是女人眼中的“职场剧”了。从《金枝欲孽》《甄嬛传》《宫心计》到最近的《延禧攻略》《如懿传》,这些女性在后宫的“升职史”,就是一个KPI业绩考核的过程。
这一时期也不是只有社会历史的宏大叙事剧,透过更为真实、朴素的手法,去发掘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魅力,也是90年代中国电视剧的主旋律。《渴望》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家长里短与恩怨纠葛的无聊、琐碎和平淡成就了《渴望》,也成就了老百姓一地鸡毛似的平庸与快乐权益。
1990年播出的《渴望》,是那个时代的现象级神剧。
在电视剧出现以前,民众对中国脸谱的具体印象,大概只有历史领袖人物。可自电视进入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后,就诞生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影视偶像。无论是前期六小龄童饰的孙悟空、陈晓旭饰的林黛玉,还是后期造成万人空巷的《还珠格格》小燕子、《流星花园》中早期高富帅确立的花美男体F4,都曾引发剧烈的文化心理震荡。
《流星花园》掀起了偶像剧热潮。
随着千禧年的到来,中国影视剧也发生了“剧变”。国产剧开始把目光投向大IP,从《盗墓笔记》到《鬼吹灯》,从《甄嬛传》到《琅琊榜》,全都是网文改编的影视剧。网络文学对权威的解构与多样化的发展,给了影视剧新型的探索路径。
IP背后庞大的粉丝基础,必然会带来流量。1986年的《西游记》和1987年的《红楼梦》,大概就是历史大IP本尊,还制造了每年都会在各级电视台平均重播一次的“奇闻”。
这就让电视剧又实现了一个新的功能:植入广告,尽可能地“带货”,促进产品的现实销量。特别是在进入2010年后,电视剧迎来了更多的资本投注,这大概就是最赤裸裸的电视与流行和生活方式结合的关系了。
《琅琊榜》是近年最成功的IP剧之一。
在影视文化更迭的同时,“硬件”的进步也在创造一种新型的影视方式。
从2005年4月15日土豆网上线开始,国内影视圈跨入互联网视频年代。此后的创业风潮诞生无数互联网视频网站,经过资本的整合后,在2018年形成了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背景的三大视频网站:爱奇艺、优酷土豆和腾讯视频。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视频平台成为了重要的电视剧播放平台,一些爆款剧如《扶摇》《如懿传》播放量都超过了百亿。以前,名大牌导演不屑于拍网络剧;今天,一线制作公司和导演几乎都深深地投入互联网视频网站的怀抱。
它们共同印证了国剧的互联网时代。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韩志杰说,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优质内容永远是行业中最具价值的。腾讯视频在2011年上线时,在行业中并不算数一数二,但它能后来居上,除了腾讯体系丰富的资源禀赋,最重要的是对高品质内容的坚持。
《如懿传》演绎了全新的宫廷剧。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新影视时代,能看出对女性的尊重有了长足进步。剧圈得女性者得天下,表现女性独立自强、传递正向价值观的女性成长类作品更易出爆款。
在腾讯视频年度剧集单集平均播放量中,《扶摇》以底层少女成功对抗命运的励志人设排名第一,表达倔强女性不流于世俗的《如懿传》紧跟其后,“如懿断发”“扶摇艰难蜕变”等瞬间触动了观众的泪点,也成就了演员的“高光时刻”。
《扶摇》制片人杨晓培曾说,她是将自己“不服输、不认命”的个性,注入到作品以及人物角色中。作为多部古装爆款剧的制造者,她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工业化体系及方法论。在她看来,当用户时间变得极度碎片化,只会对长视频要求更高,也会催生出更高质量的精品,因此在碎屏时代,内容不能碎,创作者的心更不能碎。
《扶摇》的内核是清晰的现代女性价值观。
视频进入碎屏时代,人们开始习惯在打通记忆线的手机屏、iPad屏、电脑屏、电视机屏、投影幕墙上碎屏化观看网剧、电视剧和综艺,互联网电视所造就的家庭式影院,也正在成为追求生活品位的风尚。
影视产品呈现的多样性,也加快了观众对一部剧的鉴赏速度。他们按得最多的不是“播放”键,而是“快进”,“2倍速+拖拽”的耐心比想象中更短,35%的观众在前7分钟弃剧,而40%的用户会在前3集弃剧,“生死7分钟,黄金前3集”成为黄金定律。
观众的耐心越来越短,只有真正的诚意之作才能胜出。来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诚如韩志杰所言,在网络时代,用户对好内容的欣赏力和鉴赏力渐趋成熟,他们能分清哪些是利益驱使下的流水线产品,哪些是真正的诚意之作。
在最新发布的《2018 腾讯视频年度指数报告》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娱产业不再以井喷式的数量和霸屏式的流量为傲,在“影视寒冬”蔓延的同时,内容精品化成为行业共识,观众的情感共鸣度和公众热议度成为新“爆款”的风向标。
因此,越是在寒冬,越是需要真诚的初心,这样才能迎来优质内容蓬发的春天。
好剧经得起观众与时代的考验。来源:《大江大河》
这些年来,“观剧”本身由曾经的集体行为蜕变成随时随地进行的个性化、私密化体验,但又在弹幕中形成新型社交,“我劝你善良”“此段内容过于舒适请反复观看”“都是VIP说话硬气点”等弹幕金句构成了当代观众新乐趣和心理认同感,即便荧幕前的你是蜗居在出租房的孤独个体,也能感受到大集体的和睦融洽。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社会的变迁史。我们可以从这60年的“剧变”中,重新审视这个时代,也从那些看似遥远的悲欢离合中,窥见自己的身影。
(来源: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