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山深处动人故事——紫金玛瑙观村的幸福嬗变

©原创 云上谷城 2019-05-25 10:18

玛瑙观,谷城县紫金镇大山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过去这里的人因为不思进取、一味“等、靠、要”, 与贫困相伴60多年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2014年始,短短几年时间,在精准扶贫中摘掉“穷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的玛瑙观村已从一个省定贫困村出列,由一个人均年纯收入仅几千元元的贫困山村一跃成为人均收入超12000元的富裕村。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个个新生代玛瑙观人,正以自己新的梦想和追求,改变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正用自己新的作为和观念,为实现小康目标增活力、添动力、出精彩。 

玛瑙观景色怡人。朱建青 摄

玛瑙观村位于谷城县紫金镇西南山区,毗邻保康县过渡湾镇,版图面积13.6平方公里。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10户798人。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劳务为主。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196人,2016年整村脱贫出列,2018年被命名为“湖北省绿色示范村”。

人穷志短,玛瑙观人与贫困相伴的记忆

“王书记,咱们村真的有玛瑙石么?”5月20日,记者来到玛瑙观村,第一时间想要探究村名的来历。

“据传以前有个江西道士来咱们这建了座道观,取名江西观,但因道观大门上镶满了玛瑙石,玛瑙观、玛瑙观就这么传开了,一直叫到今天。” 村党支部书书记王天清摇头笑笑,“我们这玛瑙石没有,只有满山又黑又硬的笨石头。”

谁能想到,拥有美丽而又神秘村名的村落背后是与贫困交织的六十多年。“要彻底摆脱贫困,我们连梦想都没有。” 王天清想起几年前的境况,至今还不敢相信。

青山徒岩竹毛山,人在峡谷难看天,东扒西耙肚难圆,年复一年穷光蛋。记者在村里走过,四处很难发现一块完整的田地。全村耕地面积仅占2.9%,人均耕地仅0.73亩,还都是山坡旱地;森林覆盖率虽然高达92%,但90%以上为野灌杂草,利用价值极低,几乎没有可以变钱的东西。

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资源匮乏让玛瑙观村吃尽苦头。同时加上这里山高岩陡,如剑斩雷劈,残酷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严重阻碍了玛瑙观人向外的脚步。

“以前从村里到最近的集市,你得背上馍馍走个3天3夜,就是到隔壁村都必须翻山越岭。”村里的老人向记者介绍,这样恶劣的交通条件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通上第一条土路。

“真是没得法”,“做什么都没的门”,树不成材,石不成器,地不养人,水难活命,玛瑙观村困于深山恶劣的生存环境,多年的贫困磨灭了一个又一个村民的心气,“穷”让他们开始变得麻木。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冬月里,考虑到玛瑙观村的情况,谷城县民政部门免费为村里送去一车蔬菜给村里补充口粮,蔬菜运到后由于人手不够就拜托了两名村民帮忙下车,谁知下完菜,两名村民不依不饶地伸手找工作人员要搬运钱。

“送到家门口的救济扶贫物资竟然还要下车工钱,你说气人吧。”玛瑙观村的“穷”很出名,但这里的人的“无治料、懒堕性”更让人生怨,王天清说。

其实自新中国成立后,针对玛瑙观村的扶贫工作从未间断过,无论是政策兜底,还是部门帮扶,或是社会资源援助等扶贫力量都把这里作为重点区域,但成效总是不明显。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真情实意真扶贫,用外力强筋壮骨,靠内力立志进取,在拔掉“穷”根上想办法,在观念攻坚上做文章,在产业发展上寻突破,在环境改善上谋幸福。

说一千道一万,不干不上算。甩掉穷帽子、奔向小康路是干出来的。于是,玛瑙观村的变化在精准扶贫大潮下,开始啦。

真情扶贫,工作队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变化

雨后的玛瑙观云雾缭绕,一早记者见到了刚从村里走访回来的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湖北分公司(简称中储粮湖北分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了不打扰村民忙作,工作队走访调研都选在清晨或傍晚。

大山深处的玛瑙观村。阮班明 摄

“这里的环境真的很恶劣,我家乡也有山,但没有这么陡,资源也没这么匮乏。”扶贫工作队队长唐波和记者聊到,“其实听村里人说这山上是有金矿的,但开采的价值太小,村民们真是脚踩金子,饿着肚子”。

唐波,湖北麻城人,原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大冶直属库党委书记、总经理,大别山区长大的他也感叹在这儿生存的不易。

中储粮湖北分公司自2016年选派工作队对口帮扶玛瑙观村,如今已是坚守的第三个年头,精准扶贫服务人数达十余人,工作队队长都已经是第三任。 

玛瑙观村扶贫难度相当大,考虑到任务艰巨,中储粮湖北分公司采用一名处级干部做队长,一名科级干部做骨干,一名办事员做成员组成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实行人员不断档的留守机制,“我们来就是真扶贫,扶真贫,“五天四夜”的驻村模式已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是队长唐波来玛瑙观的第二个月,他已经两个月没有离开村里半步。

工作队队员马寿安昨天刚探家归村,家住孝感城区的他从未在大山里生活这么久。“来这半年多,说实话,一离开真还有点想。”

老马是个闲不住的人,在走访调研工作之余也爱在村里到处转转,有一次走到山里,看到没路了才没敢继续走下去,用脚丈量,用心感受,老马如今也成了半个山里人。

80后杨一帆也是工作队的一员,他是地道襄阳人,老家就在保康县城。

“虽然自己也是山里的娃子,但看到这里百姓生活的这么艰苦,真是非常感触。”杨一帆带着记者来到离村委会不远的一户他们帮扶过的人家。

曾建富一家本来日子过得还不错,尽管自己98年因捕鱼事故导致手臂残疾,但靠着儿子在外打工,两口子在家附近做点零活,2009年家里起了新房,外墙还贴着漂亮的瓷砖,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不多见的。

但在2017年,不幸降临,儿子曾大伟被查出尿毒症,迫于无奈,母亲割肾救子,一家本来两个半的劳动力如今只剩半个,巨额的医药开支压的一家人喘不过气。

工作队了解情况立即跟进,先是利用“轻松筹”公益平台凑了三万多,然后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发动集体募捐两万元,再加上社会捐助总共筹措救助款十余万元,帮助曾建富一家暂时度过难关。

给一家三口办理低保,给曾建富提供公益性岗位,发展精准扶贫项目——养牛,一家人每月保底收入1600元,现在,家里还养了几只鸡,“没有工作队和村里的帮助,根本活不下去,虽然现在依旧很艰难,但至少有个盼头。“吆喝”,曾建富说完驱赶着小牛上山吃草,这两头小牛也是他们的希望。

修整旧茶园,开建新茶场;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发展林茶果合作社;为易地搬迁户建猪栏,修桥通路架路灯……

从产业项目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对口帮扶到重点关照,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前后投入扶贫资金164万元。同时在该村驻队扶贫的县民政局也是倾尽人力、物力实心帮扶,共同对玛瑙观村形成了强力的支持。

改造420亩濒临荒芜的茶园,使600亩茶园恢复生产;扶持4万元帮助收入低的农户种植红豆杉;争取投资240多万元新建跨河大桥,彻底解决玛瑙观、蒋家坡、洪峪3个村1600名村民出行难问题……

“到2018年底,玛瑙观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6.3万元,户均年增收0.3万元。现在凭借新的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年新增加的收入是精准扶贫前5年之和还要多一些。”

王天清插话说。

“尽管现在玛瑙观村已经脱贫摘帽,但我们依旧实行“三不减”原则——投入不减、人员不减、热情不减,只有进一步转变这里百姓的旧观念,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才能在小康路上跑的更快一些。”说到后续扶贫工作,唐波望着满山翠绿的茶叶信心十足。

观念嬗变 穷山沟里的新生代追逐小康梦

“等、靠、要”过去在玛瑙观村根深蒂固。

从车上下救济物资还要工钱,老一辈玛瑙观人在摆脱“穷”字上可以说是“绞尽脑汁”。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山,孩子们接受教育程度也不断提高,一代代新人逐渐成长,一些旧的观念和风气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陈启军正和妻子余云在查看果园挂果情况。阮班明 摄

20日下午,记者来到村里的谷城县启军种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启军正和妻子在地里忙活。今年41岁的陈启军是玛瑙观村三组人,贫困的深山生活教会了他坚韧和朴实。

1997年他应征入伍,走出大山。在之后的20年里,陈启军走过南闯过北,但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

“回来吧,村里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2017年,面对村支书王天清的邀请,陈启军义无反顾地踏上归途。

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陈启军回乡后反复思考,四处走访,有人提出养鸡养鸭,可自家口粮都难保住,哪还有余粮的去喂鸡鸭,更不要说拿钱去买饲料了,受限于环境,传统种植、养殖肯定不行。在多次外出考察后,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高的猕猴桃种植入了他的眼。

翻整土地、搭架盘丝、引进果苗,合作社两年时间投入约40多万元,如今,22多亩的红心猕猴桃园已开始试挂果,预计明年就可产生效益。

“园内用工都是优先本村村民,如果发展的好,合作社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创业增收。”现在红心猕猴桃市场价达到了9块钱一个,陈启军对于他选择的产业信心满满。

“以前村里组织免费的技能培训课,不给钱他们都不来听。”说起过去,村支书王天清止不住的叹气,“你看小陈他们年轻一辈,肯学肯干,买书看,出门参加技术培训,地里盘丝搭架子都是自己一手操办,他们才是我们村走向富裕的希望啊!”

曾春霞是广东人,2014年跟随丈夫金胡东回到他的家乡玛瑙观村,这在当时可是个轰动的事件,众所周知玛瑙观是个穷窝子,只有嫁出去的姑娘,没有娶进来的媳妇。

“一方面考虑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能缺失,另一方面是看到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让我们有了回乡创业的动力。”曾春霞和丈夫金胡东说道。现在,金胡东经营的谷城县观天养殖合作社现在有40头牛,包含了肉牛、水牛、黄牛等多个品种。

采访中,一个地地道道玛瑙观中青年陈官海的变化让我们心生触动。40多岁的陈官海身体棒棒的一直在家里,没有出过门,也没有想挣钱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平时只是上山打打山货,时不时的挣个几十块前将就过生活。

2016年,一场暴雨致使山体滑坡把他三间房屋损坏,后政府补偿加上多方面援助,凑了10多万元。令人想不到是陈官海没有急着盖新房,而是用这笔钱建了一个不小的养猪场,放养牲猪120多头,母猪15头。自己一家人就在养殖场居住,生活、挣钱两不误。目前他已投入50多万元,形成了规模,效益还不错,日子过的有声有色。

“前些年,自己将将就就、不思进取、混天度日,现在国家扶贫攻坚连不如我的困难户都脱贫过上了好日子,我一个有头有脑、四肢健全的人再不醒悟就说不过去了,”陈官海对以往的虚度很是后悔。

观念一变天地宽。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人还是那些人。不同的是,如今的玛瑙观人在新生代新的观念引领下,山在变,水在变,人更在变。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大山区深处的玛瑙观村,相信明天会更好!

通讯员:阮班明

责任编辑:任丹

玛瑙观,谷城县紫金镇大山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过去这里的人因为不思进取、一味“等、靠、要”, 与贫困相伴60多年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2014年始,短短几年时间,在精准扶贫中摘掉“穷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的玛瑙观村已从一个省定贫困村出列,由一个人均年纯收入仅几千元元的贫困山村一跃成为人均收入超12000元的富裕村。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个个新生代玛瑙观人,正以自己新的梦想和追求,改变着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正用自己新的作为和观念,为实现小康目标增活力、添动力、出精彩。 

玛瑙观景色怡人。朱建青 摄

玛瑙观村位于谷城县紫金镇西南山区,毗邻保康县过渡湾镇,版图面积13.6平方公里。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10户798人。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劳务为主。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196人,2016年整村脱贫出列,2018年被命名为“湖北省绿色示范村”。

人穷志短,玛瑙观人与贫困相伴的记忆

“王书记,咱们村真的有玛瑙石么?”5月20日,记者来到玛瑙观村,第一时间想要探究村名的来历。

“据传以前有个江西道士来咱们这建了座道观,取名江西观,但因道观大门上镶满了玛瑙石,玛瑙观、玛瑙观就这么传开了,一直叫到今天。” 村党支部书书记王天清摇头笑笑,“我们这玛瑙石没有,只有满山又黑又硬的笨石头。”

谁能想到,拥有美丽而又神秘村名的村落背后是与贫困交织的六十多年。“要彻底摆脱贫困,我们连梦想都没有。” 王天清想起几年前的境况,至今还不敢相信。

青山徒岩竹毛山,人在峡谷难看天,东扒西耙肚难圆,年复一年穷光蛋。记者在村里走过,四处很难发现一块完整的田地。全村耕地面积仅占2.9%,人均耕地仅0.73亩,还都是山坡旱地;森林覆盖率虽然高达92%,但90%以上为野灌杂草,利用价值极低,几乎没有可以变钱的东西。

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资源匮乏让玛瑙观村吃尽苦头。同时加上这里山高岩陡,如剑斩雷劈,残酷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严重阻碍了玛瑙观人向外的脚步。

“以前从村里到最近的集市,你得背上馍馍走个3天3夜,就是到隔壁村都必须翻山越岭。”村里的老人向记者介绍,这样恶劣的交通条件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通上第一条土路。

“真是没得法”,“做什么都没的门”,树不成材,石不成器,地不养人,水难活命,玛瑙观村困于深山恶劣的生存环境,多年的贫困磨灭了一个又一个村民的心气,“穷”让他们开始变得麻木。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冬月里,考虑到玛瑙观村的情况,谷城县民政部门免费为村里送去一车蔬菜给村里补充口粮,蔬菜运到后由于人手不够就拜托了两名村民帮忙下车,谁知下完菜,两名村民不依不饶地伸手找工作人员要搬运钱。

“送到家门口的救济扶贫物资竟然还要下车工钱,你说气人吧。”玛瑙观村的“穷”很出名,但这里的人的“无治料、懒堕性”更让人生怨,王天清说。

其实自新中国成立后,针对玛瑙观村的扶贫工作从未间断过,无论是政策兜底,还是部门帮扶,或是社会资源援助等扶贫力量都把这里作为重点区域,但成效总是不明显。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真情实意真扶贫,用外力强筋壮骨,靠内力立志进取,在拔掉“穷”根上想办法,在观念攻坚上做文章,在产业发展上寻突破,在环境改善上谋幸福。

说一千道一万,不干不上算。甩掉穷帽子、奔向小康路是干出来的。于是,玛瑙观村的变化在精准扶贫大潮下,开始啦。

真情扶贫,工作队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变化

雨后的玛瑙观云雾缭绕,一早记者见到了刚从村里走访回来的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湖北分公司(简称中储粮湖北分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为了不打扰村民忙作,工作队走访调研都选在清晨或傍晚。

大山深处的玛瑙观村。阮班明 摄

“这里的环境真的很恶劣,我家乡也有山,但没有这么陡,资源也没这么匮乏。”扶贫工作队队长唐波和记者聊到,“其实听村里人说这山上是有金矿的,但开采的价值太小,村民们真是脚踩金子,饿着肚子”。

唐波,湖北麻城人,原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大冶直属库党委书记、总经理,大别山区长大的他也感叹在这儿生存的不易。

中储粮湖北分公司自2016年选派工作队对口帮扶玛瑙观村,如今已是坚守的第三个年头,精准扶贫服务人数达十余人,工作队队长都已经是第三任。 

玛瑙观村扶贫难度相当大,考虑到任务艰巨,中储粮湖北分公司采用一名处级干部做队长,一名科级干部做骨干,一名办事员做成员组成扶贫工作队,工作队实行人员不断档的留守机制,“我们来就是真扶贫,扶真贫,“五天四夜”的驻村模式已经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这是队长唐波来玛瑙观的第二个月,他已经两个月没有离开村里半步。

工作队队员马寿安昨天刚探家归村,家住孝感城区的他从未在大山里生活这么久。“来这半年多,说实话,一离开真还有点想。”

老马是个闲不住的人,在走访调研工作之余也爱在村里到处转转,有一次走到山里,看到没路了才没敢继续走下去,用脚丈量,用心感受,老马如今也成了半个山里人。

80后杨一帆也是工作队的一员,他是地道襄阳人,老家就在保康县城。

“虽然自己也是山里的娃子,但看到这里百姓生活的这么艰苦,真是非常感触。”杨一帆带着记者来到离村委会不远的一户他们帮扶过的人家。

曾建富一家本来日子过得还不错,尽管自己98年因捕鱼事故导致手臂残疾,但靠着儿子在外打工,两口子在家附近做点零活,2009年家里起了新房,外墙还贴着漂亮的瓷砖,这在当时的农村是不多见的。

但在2017年,不幸降临,儿子曾大伟被查出尿毒症,迫于无奈,母亲割肾救子,一家本来两个半的劳动力如今只剩半个,巨额的医药开支压的一家人喘不过气。

工作队了解情况立即跟进,先是利用“轻松筹”公益平台凑了三万多,然后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发动集体募捐两万元,再加上社会捐助总共筹措救助款十余万元,帮助曾建富一家暂时度过难关。

给一家三口办理低保,给曾建富提供公益性岗位,发展精准扶贫项目——养牛,一家人每月保底收入1600元,现在,家里还养了几只鸡,“没有工作队和村里的帮助,根本活不下去,虽然现在依旧很艰难,但至少有个盼头。“吆喝”,曾建富说完驱赶着小牛上山吃草,这两头小牛也是他们的希望。

修整旧茶园,开建新茶场;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发展林茶果合作社;为易地搬迁户建猪栏,修桥通路架路灯……

从产业项目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对口帮扶到重点关照,中储粮湖北分公司前后投入扶贫资金164万元。同时在该村驻队扶贫的县民政局也是倾尽人力、物力实心帮扶,共同对玛瑙观村形成了强力的支持。

改造420亩濒临荒芜的茶园,使600亩茶园恢复生产;扶持4万元帮助收入低的农户种植红豆杉;争取投资240多万元新建跨河大桥,彻底解决玛瑙观、蒋家坡、洪峪3个村1600名村民出行难问题……

“到2018年底,玛瑙观村村集体年收入超过6.3万元,户均年增收0.3万元。现在凭借新的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年新增加的收入是精准扶贫前5年之和还要多一些。”

王天清插话说。

“尽管现在玛瑙观村已经脱贫摘帽,但我们依旧实行“三不减”原则——投入不减、人员不减、热情不减,只有进一步转变这里百姓的旧观念,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才能在小康路上跑的更快一些。”说到后续扶贫工作,唐波望着满山翠绿的茶叶信心十足。

观念嬗变 穷山沟里的新生代追逐小康梦

“等、靠、要”过去在玛瑙观村根深蒂固。

从车上下救济物资还要工钱,老一辈玛瑙观人在摆脱“穷”字上可以说是“绞尽脑汁”。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山,孩子们接受教育程度也不断提高,一代代新人逐渐成长,一些旧的观念和风气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陈启军正和妻子余云在查看果园挂果情况。阮班明 摄

20日下午,记者来到村里的谷城县启军种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启军正和妻子在地里忙活。今年41岁的陈启军是玛瑙观村三组人,贫困的深山生活教会了他坚韧和朴实。

1997年他应征入伍,走出大山。在之后的20年里,陈启军走过南闯过北,但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

“回来吧,村里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2017年,面对村支书王天清的邀请,陈启军义无反顾地踏上归途。

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陈启军回乡后反复思考,四处走访,有人提出养鸡养鸭,可自家口粮都难保住,哪还有余粮的去喂鸡鸭,更不要说拿钱去买饲料了,受限于环境,传统种植、养殖肯定不行。在多次外出考察后,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高的猕猴桃种植入了他的眼。

翻整土地、搭架盘丝、引进果苗,合作社两年时间投入约40多万元,如今,22多亩的红心猕猴桃园已开始试挂果,预计明年就可产生效益。

“园内用工都是优先本村村民,如果发展的好,合作社可以带着他们一起创业增收。”现在红心猕猴桃市场价达到了9块钱一个,陈启军对于他选择的产业信心满满。

“以前村里组织免费的技能培训课,不给钱他们都不来听。”说起过去,村支书王天清止不住的叹气,“你看小陈他们年轻一辈,肯学肯干,买书看,出门参加技术培训,地里盘丝搭架子都是自己一手操办,他们才是我们村走向富裕的希望啊!”

曾春霞是广东人,2014年跟随丈夫金胡东回到他的家乡玛瑙观村,这在当时可是个轰动的事件,众所周知玛瑙观是个穷窝子,只有嫁出去的姑娘,没有娶进来的媳妇。

“一方面考虑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能缺失,另一方面是看到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让我们有了回乡创业的动力。”曾春霞和丈夫金胡东说道。现在,金胡东经营的谷城县观天养殖合作社现在有40头牛,包含了肉牛、水牛、黄牛等多个品种。

采访中,一个地地道道玛瑙观中青年陈官海的变化让我们心生触动。40多岁的陈官海身体棒棒的一直在家里,没有出过门,也没有想挣钱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平时只是上山打打山货,时不时的挣个几十块前将就过生活。

2016年,一场暴雨致使山体滑坡把他三间房屋损坏,后政府补偿加上多方面援助,凑了10多万元。令人想不到是陈官海没有急着盖新房,而是用这笔钱建了一个不小的养猪场,放养牲猪120多头,母猪15头。自己一家人就在养殖场居住,生活、挣钱两不误。目前他已投入50多万元,形成了规模,效益还不错,日子过的有声有色。

“前些年,自己将将就就、不思进取、混天度日,现在国家扶贫攻坚连不如我的困难户都脱贫过上了好日子,我一个有头有脑、四肢健全的人再不醒悟就说不过去了,”陈官海对以往的虚度很是后悔。

观念一变天地宽。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人还是那些人。不同的是,如今的玛瑙观人在新生代新的观念引领下,山在变,水在变,人更在变。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大山区深处的玛瑙观村,相信明天会更好!

通讯员:阮班明

责任编辑:任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