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刚刚落幕,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就已经排下了一系列演出计划,6月底的4场演出票已近售完,在上海的驻演计划也已经开始酝酿。而另一部参演剧目《最后一头战象》也计划开启英国、美国等城市的世界巡演,在世界范围展示中国的制偶技术和剧目制作。
在此次十二艺节上,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旗下剧团共有三部作品参演参评,其中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更是获得“文华大奖”。
“得奖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我们的创作,归根到底还是要接受观众的检验。” 在十二艺节闭幕后第二天,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公布了这次参评参演剧目的一系列计划。他表示,作为一个致力于产业化的演艺集团,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将通过驻演、巡演等各种方式,把这些舞台剧精品推广开去,并实现内容“出圈”,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
《永不消逝的电波》
“红色爆款”受到市场欢迎,未来将在上海定点驻演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从去年底首演以来,因为其独具时代感的舞台呈现,每演一轮就口碑炸裂、圈粉无数,以至于包括十二艺节在内的几轮演出都一票难求。
刚刚获奖,《永不消逝的电波》就已经排定了6月和9月的两轮演出,票子依然十分抢手。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成为近几年十分难得的“红色爆款”。与此同时,各地演出商的邀约也纷至沓来,未来的市场需求十分乐观。
面对观众络绎不绝的观剧需求,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和旗下上海歌舞团由此开始研究在上海驻场演出的可能性。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曾经运作了浸没式戏剧《不眠之夜》,迄今演出了800场依然达到95%的上座率,也因此对驻场演出积累了不少经验,马晨骋表示,“驻场演出在百老汇和伦敦戏曲已经行之有效多年,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体系,可以让作品的生命周期延长,影响力持续。如果保持良性的发展,以红色文化为底色的‘电波’,未来很可能发展成为一张上海的城市文化名片。”
不过,对于驻场演出,演出团队和运营团队都十分重要,目前,上海也在这两方面进行努力,并计划在中心市区的某个剧场进行定点的驻场演出,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大选择。
除了驻演计划,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成高清影像的计划也在考虑之中。由于最近几年英国的NTLive等高清戏剧放映的形式已经深入人心,如何把国内原创舞台剧也影像化,更好地传播出去,也是让“内容出圈”的一大设想。马晨骋表示,选择拍摄的样式和团队都很关键,希望拍摄完成后还能走进电影院线,让更大范围人群接触这部作品。
《最后一头战象》将立足海外市场开启巡演,持续以内容驱动市场
《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外,《最后一头战象》和《追梦云天》两部作品都有着非常现代和国家化的舞台呈现,未来也会致力于演出常态化。
《追梦云天》
《最后一头战象》
这其中,《最后一头战象》启动了国际化的主创团队,整个剧的气质十分符合国际审美,加之上海木偶剧团通过极为刻苦的研发,最终在舞台上展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象偶,而这个制偶技术在国际上也是十分领先的。
为此,“战象”十分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马晨骋介绍,“战象”已经基本谈妥了一轮海外巡演,接下去将以英国、美国作为海外巡演起点,走向世界各地。同时这部剧也会参加各种国际戏剧节,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故事。
他表示,英国人以《战马》走遍全球,而《最后一头战象》同样会立足于海外,做好海外巡演和海外市场。
从《永不消逝的电波》、《追梦云天》到《最后一头战象》,三部作品都有创新意识和现代审美,这也使之作为后续演出的产业化产生成为可能。也正是通过这三部戏创作,上海也涌现了如王佳俊等一批的青年人才。
“上海要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既要做文化码头,也要做文化源头,当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有原创,要以内容为王。”马晨骋表示,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将持续以内容驱动市场,搭建各种演出平台鼓励新人脱颖而出,成为内容生产的发动机。
“与此同时,我们既对创作要有自信心,对市场也要有企图心。” 马晨骋说,让中国的原创舞台剧作品,尤其是红色革命题材能够达到百场以上巡演和驻场,在目前国内演出界还十分少见,这将是上海尝试的一大突破。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邓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