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昝家铺村医王君:守望山民的健康

©原创 云上谷城 2019-06-06 10:15

村医俗称赤脚医生,在农村是一个很受村民尊敬的职业。在谷城县五山镇昝家铺村就有一位德艺双馨的好医生——王君,这位四十岁的村医中等身材,结实干练,朴实的像一株红高粱。说起这位赤脚医生可不简单,他是“湖北省优秀乡村医生”,还是襄阳市“隆中名医”。

日前,我们慕名到昝家铺村采访。走进整洁干净的村卫生室,王君正在给黄大婶测量血压,等着看病的还有几个村民。村民张大哥日前用锯台切割木材,手指受伤了,王君测完血压,叮嘱黄大婶按时吃降压药,定期来测量,就麻利的给张大哥消毒上药包扎。一位年轻的小嫂子来看病拿药,王君询问了病情,向她推荐了益母草……一个小时过去了,王君才带着歉意给我们上茶,他滔滔不绝的谈起了自己的工作。

昝家铺村昝家铺村是五山镇一个小村庄,全村只有1300多人。王君出生在这个偏远的村子,从小就亲眼目睹了村民忍受疾病折磨的状况,看到人生许多的悲欢离合,看到很多老百姓因为贫穷而看不起病,他便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医术,用最便宜的药品、最准确的诊断、最热情的服务为患者减轻痛苦,减轻经济负坦。他说: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1991年初中毕业后,王君怀着美好的梦想到卫校学习临床医学。毕业后,他留在深山小村做了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1997年,一位卫校的同学在深圳开了个药店,效益很好,请他加盟,他婉言拒绝了。20多年来,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夯实基础——改善就医环境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的好。在1994年,王君将村卫生室的工作承担起来了。为了防止用铁针头引起交叉感染,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他便给病人及儿童使用一次性针管,按进价收费。为了保证给孩子们接种到有效疫苗,他借钱买了一台冰箱用于储存疫苗,使接种儿童能按时接种到安全、有效的疫苗。村卫生室房屋简陋,面积狭小,只有20多平方米,且药房、诊断室、治疗室都在一间房内,不符合医疗用房要求,2002年他贷款重新修建了村卫生室,使村卫生室的医疗用房面积达到了120平方米,设立了单独的药房、治疗室、诊断室、预防接种室、观察室,增添了氧气瓶、观察床、消毒柜等常用设备。

我们从档案柜里看到一卷卷健康档案,肃然起敬。王君对村里的每一个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他还对重点对象建立了电子档案,每一次检查和就医的情况都做了精确的记录。

点滴做起——抓好社会卫生

在社会卫生工作中,预防免疫是头等大事。山区人稀,村民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多,留守在家的大多对预防接种认识不够,没有主动到村卫生室打预防针的意识。王君情系着农民工子女,关注着留守儿童,于是他背上冷链背包,挨家串户给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村民张奶奶的儿子、儿媳妇长期在外务工,只有老人和孙女在家,每次通知老人领孙女打预防针时,她都借故农活忙不来。每次通知村民刘二娃带女儿到村卫生室打预防针,他不是说没时间就是撒谎说小孩有病发烧不能打……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王君都是背上冷链背包亲自上门接种,并向他们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村民们也理解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认为预防接种不光是为他们自己的小孩,也是为全村儿童的健康安全负责。

王君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怀着一颗炽热的心灵,将爱奉献给每一位孩子。他每年平均为300人次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其中为流动儿童接种百余人次左右。该村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5%,建证建卡率达到99%以上,从未发生过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时期,为了防止从疫区有发热病人返乡,他不计报酬、冒着危险,每天坚持为村口出入的人群进行体温监测,自制宣传专栏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

一年内,王君共对1500余人进行了体温监测,无偿提供体温表30多支。在“手足口”病非常时期,他每天按要求对村里5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温检测及周身的检查,发现有发热和出疹的患儿做好登记并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对出院的“手足口”病患儿每天进行回访,并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王君经常到孕产妇家中做产前检查,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由于地处偏僻,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很多人都认为女人生小孩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孕妇从不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更不用说到医院分娩。为了改变这种落后观念,他苦口婆心,一趟又一趟到孕妇家做思想工作。

村民梅子怀孕后,王君就上门给她做产前检查,宣传产前检查和到医院住院分娩的好处,但她一直拒绝,怀孕3个月时,梅子突然出现腹痛及阴道少量出血现象,王君知道后急忙赶到她家,检查发现是因过于劳累有流产迹象,嘱咐她卧床休息、不要下地干活,并开了一些安胎、止血药。经过治疗,胎儿保住了,梅子开始主动接受产前检查,也同意到医院分娩。

在王君的不懈努力下,很多家庭的孕妇慢慢接受了产前检查,也认识到医院分娩的好处。20多年来,他每年都要对辖区内300余名育龄妇女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共对30余例高危孕产妇进行了筛查并及时转诊,对400余名孕妇进行了常规检查及指导,对200余名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和指导,使昝家铺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15年来,该村从未发生过孕产妇死亡事件。

认真履职——加强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王君利用黑板报向群众进行家庭及个人卫生、妇幼卫生保健、甲型H1N1、手足口病、儿童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性传播疾病及结核病等卫生知识宣传,利用给病人就诊、下乡出诊的机会,面对面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利用上级发放的各种宣传单、宣传画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在村中醒目位置及人群集中地域刷写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标语。

现在,村民的健康意识逐年提高,地方病、多发病逐年下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真情做事——爱心服务村民

从业以来,王君共诊治病人3万余人次。在为病人诊治过程中,他不开大处方、贵处方,对患者服务热情周到,深受周围群众的好评。为方便群众就医,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手机号码及座机号码都公开张贴在村卫生室大门上。

村民黄大爷儿子、儿媳妇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和6岁的孙子。2007年秋天的一个雨夜,黄大爷突然肚子痛上吐下泻,打电话找到已经入睡的王君。当时已是深夜,雨下得非常大,而且还有好几里的山路,王君自己也有点害怕,但考虑到黄大爷的病,他还是决定顶着大雨出诊。他背上药箱,提着手电筒,手里拄着个木棍,来到几里外的黄大爷家。经诊断,黄大爷患的是急性肠胃炎。王君为大爷把液体输上,一直观察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转。他走出黄大爷家时,天已经亮了,而由于黄大爷家境贫穷,医药费至今都由他垫付着。

2008年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电话突然响了。原来是村民任奶奶的孙子半夜发高烧,还伴有腹痛,痛的直哭。外面寒风刺骨,还下着大雪,路上又不能骑车,怎么办?王君犹豫了片刻,但穿上棉袄背着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雪迎着风出诊了。经检查,他发现患儿阑尾炎症状明显,初步考虑是化脓性阑尾炎,建议立即转往上级医院手术治疗。夜深人静,王君又急忙联系出租车,并亲自护送病人到县医院。经县医院确诊为化脓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但家属没带够钱,又是他垫钱让病人住院做手术。

在农村卫生室中病人赊账是常事,有时一连几年都收不回药费,但王君从不因为病人没有钱而延误治疗。虽然村卫生室经济效益不好,但他从不贪便宜,坚持从正规渠道购药,遇到药品有霉变过期的,他都一律销毁,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遇到付不起药费的村民,他都给予免费治疗,这样每年少收入上千元。在诊疗疾病中,他严格遵守诊疗技术规范。多年以来,卫生室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一起医疗纠纷。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开展以来,王君积极向每位村民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2006年门诊报销启动以后,为方便农民就医,他为1000余名参合患者报销了门诊费用,并按要求对报销病人的费用进行公示。为了更好的方便群众就医,现在他已按要求配置了电脑进行门诊统筹网上直报。

面对现在老百姓就医需求的改变,王君也积极探索学习新的医学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2006年,他参加了湖北省乡村医生学历继续教育学习,当年获得谷城县 “百名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7年度再次获得“全省优秀学员”称号。

当天,随行采访的有五山镇卫生副院长郑明军和医学硕士何红军医生,王君还不失时机的向他们请教了一些问题。郑明军说:“王医生是五山镇村医的一个标杆,医术较高,不仅系统学习了一些西医知识,还虚心向老中医请教。他的服务态度很好,患者评价很高。昝家铺村卫生室的建设是相当规范的。”

在偏远的乡村,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王君这样的可亲可敬的村医执着的守护者村民的健康,我们的乡村才会更加的和谐幸福而美丽。

通讯员:杜权成 杨晨

责任编辑:任丹

村医俗称赤脚医生,在农村是一个很受村民尊敬的职业。在谷城县五山镇昝家铺村就有一位德艺双馨的好医生——王君,这位四十岁的村医中等身材,结实干练,朴实的像一株红高粱。说起这位赤脚医生可不简单,他是“湖北省优秀乡村医生”,还是襄阳市“隆中名医”。

日前,我们慕名到昝家铺村采访。走进整洁干净的村卫生室,王君正在给黄大婶测量血压,等着看病的还有几个村民。村民张大哥日前用锯台切割木材,手指受伤了,王君测完血压,叮嘱黄大婶按时吃降压药,定期来测量,就麻利的给张大哥消毒上药包扎。一位年轻的小嫂子来看病拿药,王君询问了病情,向她推荐了益母草……一个小时过去了,王君才带着歉意给我们上茶,他滔滔不绝的谈起了自己的工作。

昝家铺村昝家铺村是五山镇一个小村庄,全村只有1300多人。王君出生在这个偏远的村子,从小就亲眼目睹了村民忍受疾病折磨的状况,看到人生许多的悲欢离合,看到很多老百姓因为贫穷而看不起病,他便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医术,用最便宜的药品、最准确的诊断、最热情的服务为患者减轻痛苦,减轻经济负坦。他说: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在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1991年初中毕业后,王君怀着美好的梦想到卫校学习临床医学。毕业后,他留在深山小村做了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1997年,一位卫校的同学在深圳开了个药店,效益很好,请他加盟,他婉言拒绝了。20多年来,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夯实基础——改善就医环境

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的好。在1994年,王君将村卫生室的工作承担起来了。为了防止用铁针头引起交叉感染,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在预防接种过程中,他便给病人及儿童使用一次性针管,按进价收费。为了保证给孩子们接种到有效疫苗,他借钱买了一台冰箱用于储存疫苗,使接种儿童能按时接种到安全、有效的疫苗。村卫生室房屋简陋,面积狭小,只有20多平方米,且药房、诊断室、治疗室都在一间房内,不符合医疗用房要求,2002年他贷款重新修建了村卫生室,使村卫生室的医疗用房面积达到了120平方米,设立了单独的药房、治疗室、诊断室、预防接种室、观察室,增添了氧气瓶、观察床、消毒柜等常用设备。

我们从档案柜里看到一卷卷健康档案,肃然起敬。王君对村里的每一个村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他还对重点对象建立了电子档案,每一次检查和就医的情况都做了精确的记录。

点滴做起——抓好社会卫生

在社会卫生工作中,预防免疫是头等大事。山区人稀,村民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多,留守在家的大多对预防接种认识不够,没有主动到村卫生室打预防针的意识。王君情系着农民工子女,关注着留守儿童,于是他背上冷链背包,挨家串户给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村民张奶奶的儿子、儿媳妇长期在外务工,只有老人和孙女在家,每次通知老人领孙女打预防针时,她都借故农活忙不来。每次通知村民刘二娃带女儿到村卫生室打预防针,他不是说没时间就是撒谎说小孩有病发烧不能打……每每遇到这种情况,王君都是背上冷链背包亲自上门接种,并向他们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村民们也理解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认为预防接种不光是为他们自己的小孩,也是为全村儿童的健康安全负责。

王君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怀着一颗炽热的心灵,将爱奉献给每一位孩子。他每年平均为300人次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其中为流动儿童接种百余人次左右。该村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5%,建证建卡率达到99%以上,从未发生过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时期,为了防止从疫区有发热病人返乡,他不计报酬、冒着危险,每天坚持为村口出入的人群进行体温监测,自制宣传专栏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

一年内,王君共对1500余人进行了体温监测,无偿提供体温表30多支。在“手足口”病非常时期,他每天按要求对村里5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温检测及周身的检查,发现有发热和出疹的患儿做好登记并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对出院的“手足口”病患儿每天进行回访,并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王君经常到孕产妇家中做产前检查,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由于地处偏僻,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很多人都认为女人生小孩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孕妇从不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更不用说到医院分娩。为了改变这种落后观念,他苦口婆心,一趟又一趟到孕妇家做思想工作。

村民梅子怀孕后,王君就上门给她做产前检查,宣传产前检查和到医院住院分娩的好处,但她一直拒绝,怀孕3个月时,梅子突然出现腹痛及阴道少量出血现象,王君知道后急忙赶到她家,检查发现是因过于劳累有流产迹象,嘱咐她卧床休息、不要下地干活,并开了一些安胎、止血药。经过治疗,胎儿保住了,梅子开始主动接受产前检查,也同意到医院分娩。

在王君的不懈努力下,很多家庭的孕妇慢慢接受了产前检查,也认识到医院分娩的好处。20多年来,他每年都要对辖区内300余名育龄妇女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共对30余例高危孕产妇进行了筛查并及时转诊,对400余名孕妇进行了常规检查及指导,对200余名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和指导,使昝家铺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15年来,该村从未发生过孕产妇死亡事件。

认真履职——加强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王君利用黑板报向群众进行家庭及个人卫生、妇幼卫生保健、甲型H1N1、手足口病、儿童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性传播疾病及结核病等卫生知识宣传,利用给病人就诊、下乡出诊的机会,面对面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利用上级发放的各种宣传单、宣传画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在村中醒目位置及人群集中地域刷写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标语。

现在,村民的健康意识逐年提高,地方病、多发病逐年下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真情做事——爱心服务村民

从业以来,王君共诊治病人3万余人次。在为病人诊治过程中,他不开大处方、贵处方,对患者服务热情周到,深受周围群众的好评。为方便群众就医,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机,手机号码及座机号码都公开张贴在村卫生室大门上。

村民黄大爷儿子、儿媳妇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和6岁的孙子。2007年秋天的一个雨夜,黄大爷突然肚子痛上吐下泻,打电话找到已经入睡的王君。当时已是深夜,雨下得非常大,而且还有好几里的山路,王君自己也有点害怕,但考虑到黄大爷的病,他还是决定顶着大雨出诊。他背上药箱,提着手电筒,手里拄着个木棍,来到几里外的黄大爷家。经诊断,黄大爷患的是急性肠胃炎。王君为大爷把液体输上,一直观察到病人病情有所好转。他走出黄大爷家时,天已经亮了,而由于黄大爷家境贫穷,医药费至今都由他垫付着。

2008年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电话突然响了。原来是村民任奶奶的孙子半夜发高烧,还伴有腹痛,痛的直哭。外面寒风刺骨,还下着大雪,路上又不能骑车,怎么办?王君犹豫了片刻,但穿上棉袄背着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雪迎着风出诊了。经检查,他发现患儿阑尾炎症状明显,初步考虑是化脓性阑尾炎,建议立即转往上级医院手术治疗。夜深人静,王君又急忙联系出租车,并亲自护送病人到县医院。经县医院确诊为化脓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但家属没带够钱,又是他垫钱让病人住院做手术。

在农村卫生室中病人赊账是常事,有时一连几年都收不回药费,但王君从不因为病人没有钱而延误治疗。虽然村卫生室经济效益不好,但他从不贪便宜,坚持从正规渠道购药,遇到药品有霉变过期的,他都一律销毁,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遇到付不起药费的村民,他都给予免费治疗,这样每年少收入上千元。在诊疗疾病中,他严格遵守诊疗技术规范。多年以来,卫生室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一起医疗纠纷。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开展以来,王君积极向每位村民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2006年门诊报销启动以后,为方便农民就医,他为1000余名参合患者报销了门诊费用,并按要求对报销病人的费用进行公示。为了更好的方便群众就医,现在他已按要求配置了电脑进行门诊统筹网上直报。

面对现在老百姓就医需求的改变,王君也积极探索学习新的医学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2006年,他参加了湖北省乡村医生学历继续教育学习,当年获得谷城县 “百名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7年度再次获得“全省优秀学员”称号。

当天,随行采访的有五山镇卫生副院长郑明军和医学硕士何红军医生,王君还不失时机的向他们请教了一些问题。郑明军说:“王医生是五山镇村医的一个标杆,医术较高,不仅系统学习了一些西医知识,还虚心向老中医请教。他的服务态度很好,患者评价很高。昝家铺村卫生室的建设是相当规范的。”

在偏远的乡村,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王君这样的可亲可敬的村医执着的守护者村民的健康,我们的乡村才会更加的和谐幸福而美丽。

通讯员:杜权成 杨晨

责任编辑:任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