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过“夏至”?尝食角黍 互赠扇子和放假

2019-06-21 09:36   云上谷城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时间走到六月中旬,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如约而至,天气变得更加炎热,空调房、冰西瓜成了许多人的最爱。

在古代,夏至其实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诗经》里有“年丰多黍”的句子,人们会举行一些仪式来祈求丰收。辽代时,女子之间还会互赠扇子与香囊。

夏至原本是个节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确立最早的节气之一。

过去,古人们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最终确定了夏至,稍后又发现昼夜等长的春分与秋分,在此基础上确立二十四节气。

资料图:夏至到 广东肇庆出米洞现立竿无影“三寸日光”。中新社发 黄耀辉 摄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民俗学专家高巍说,在有些地方,“夏至节”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

“夏至雨点值千金”说明了此时雨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人们会在夏至举行隆重的祈福仪式,皇帝则会“祭地”祈求丰年。司马迁所著《史记·封禅书》便提到:“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另外,民俗学专家王娟说,夏至时很多农作物已经开始收获了,所以还会举祭祀谷神的仪式,表示答谢。

古人怎么过夏至?放假、尝黍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是古时食俗。《吕氏春秋》记载,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式。

此外,《诗经》中也有“年丰多黍”的诗句,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一种欢庆年丰的标志。

除了各种时令小吃,高巍说,古代夏至还有一个“福利”: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人们与亲人团聚畅饮;宋朝则会给百官放假三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夏至的重视。

资料图:夏至“云景”扮靓甘肃戈壁古城。万宗平 摄

“随着端午节的出现,很多‘夏至’习俗被挪到端午,比如,夏至时辽代女子之间会互赠扇子与香囊,这一习惯延续很久,后来便不存在了。”高巍称。

“冬至馄饨夏至面” 饮食养生宜清淡

在二十四节气中,“夏至”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提醒人们一年中最炎热时刻的到来。防暑降温之外,大家也会在饮食上做出一些调整。

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在江南一带很多地区,“夏至吃面”是一项重要习俗,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令人馋涎欲滴。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尽情享用生菜、凉面了,新面上市既可以尝鲜,又能吃点生冷食物降火开胃。夏至时,街头巷尾的面馆人气颇旺,各种面条都很受欢迎。

夏至时,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高巍表示,天气炎热时,饮食也应当适当清淡一些,避免脾胃负担过重,可以喝一些绿豆汤或者冬瓜汤,消暑降温。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邓植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