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襄阳各项事业阔步向前、综合实力大幅增强,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城市前50位。
城市规模由解放时的3.2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初期的30平方公里,快速发展至今天的180平方公里;人口从解放初的5.4万人,增至改革开放初期的27.9万人,现今已达175万人。“南城北市、隔江而治”的城市格局也变成“一心四城、环绕相望”。
以“二汽”铸造三厂开建为起点,东风股份、康明斯发动机、东风重型车桥、风神轿车等企业纷至沓来,襄阳迅速完成“现代车城”的缔造。
依托丰富农业资源,建园区、育龙头、创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倍增发展,襄大农牧、三杰粮油等成长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正大、鲁花、中兴等先后入驻,襄阳又用行动诠释了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总产过百亿斤的城市风采。“一个龙头、六大支柱”蓬勃兴起,“中国有机谷”风生水起,“新能源汽车之都”强势崛起,“襄阳云谷”冉冉升起。襄阳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奔跑越来越快,在汉江流域城市群首位度越来越高,在全国城市经济中竞争力越来越强。
如今,襄阳正以减量化增长为抓手,不断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襄阳汽车经济开发区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汽车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借助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襄阳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气魄转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完成220多家国有企业改制,鼓励公变民、独改股,走“多元混合发展”之路。
大战略引领,以背水一战的气概推进军工企业入城。
大手笔技改,平均每年投入500亿元提档升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
大力度培养,近万家小微企业在“企业成长工程”中壮大,1664家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大踏步追赶,县域经济厚积薄发,占据襄阳“半壁江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阳创造性落实“四化同步”发展新要求,积极构建产业新体系,深入推进清洁化制造、智能化改造、多元化创造、品牌化打造;努力实现“节约农业用水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畜禽粪便基本无害化处理、秸秆基本利用、农膜基本回收”目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全面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从高强度开发、高速度增长到构建湖北重要生态屏障,襄阳担当着“长江经济带重要绿色增长极”新使命。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治理“三废”,到实施环保“5421”工程;从集中整治排污企业,到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从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到加快建设美丽襄阳,襄阳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设立高压线,建立汉江两岸禁养区、限养区;打好组合拳,整治汉江非法采砂、非法码头;扮靓母亲河,打造汉江两岸风光带。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襄阳正在筑牢湖北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国家沿江生态经济发展样板区。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魏燕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