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原创】农业是我家,我深深地爱着她!

©原创 云上谷城 2019-08-20 16:22

我是标准的“60”后,1961年10月出生之时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家里人口较多,兄弟姐妹8个,靠着爷爷的手艺和父母的收入维持生活。我和我的妹妹是双胞胎,家里增添我们俩后生活和经济负担更重了。父亲虽然是国家干部,但工资收入低,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做缝纫拿记件工资,弥补生活的主要来源是爷爷的手艺收入——雕做皮袄,加上城关镇蔬菜队每年送上两次蔬菜,有南瓜、萝卜、白菜等。就这样,父辈们含辛茹苦地把我们8个养大成人。

当我开始记事时,我才知道我们住的房子是租的,我们家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四几年,爷爷推着独轮车带着我的父亲和姑姑从孝感讨荒先到襄阳,后到谷城城关镇新街扎根落地。

当时的新街比较繁华,离水运码头较近,素称新、河、老街。老街的建房是明清建筑,住的大部分是江西、安徽的商人;新街里有房县、保康等地的转运站,街中还有中西药商店、副食品仓库、盐库、废品回收门市部等;河街住的大部分是船老大。三街形成三角状,是商家必争之地。我们家所住之地的房屋是东西向,对面是住户,南面是日杂公司,北面是保康县转运站。院内住着五户人家,共有三十多个人。我们一直住到1981年,近四十年的时间,后才搬离了新街,入住了五福街。改革开放以后,家里的生活逐渐好转,收入逐年增加。

1969年开春,我和妹妹入学,1979年7月高中毕业于谷城一中。毕业之后,我就开始找临工干:拎灰桶、搬砖头、当小工,一天能挣7、8毛钱。1979年底,应征入伍我未能如愿。此后,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末班车,下放到原北河镇前峰林场(现城关镇安岗村)劳动锻炼。

1981年1月,我正式参加了工作,分配到原谷城县建设委员会物资站工作。单位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是很不错的。1983年9月我参加“严打”,由县委组织部通知到县法院工作;1984年9月调县农会工作。1985年底,机构改革将县委农工部、县农办、县农会“三农合一”,成立“中共谷城县委农村工作委员会”、“谷城县农业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从此,我与农业结上缘,在农业战线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亲身经历和参与了农业战线的改革,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回想起来,脑海中历历在目的是,人与人之间是那么朴实、那么真诚、那么和谐,生活中相互帮助、工作中相互支持。大家同甘共苦,时时刻刻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努力的向上,不计名利、不分节假日。

那个时候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11点半,下午是2点到6点,晚上是7点到9点;那个时候每天早上必须打开水,一打就是上十瓶;那个时候领导讲话、典型材料、统计报表基本上是手工牌的。谁的字写的好,谁就最辛苦,谁的材料、讲话写的好,谁就最辛苦。我记得农委那个时候材料写的好的有原县人大主任赵成改、原县农委副主任潘文辉、原县土地局局长陈良道、原县农业局局长李山才、原县农机办主任陈先华、原县畜牧局副局长刘承义等等。字写的好的有原县水利局副局长汪安乐、原县农业局工会主任金光斗、县政协副主席方雪丽、原县农机监理站站长谢海东等等。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成长的关心、支持和培养。

回顾我从入学到参加工作,再到我成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遇到的一位位好老师、好领导、好同事都是我人生中的贵人。好老师教导我要勤勤恳恳学习,做个好学生;好领导教育我好好做人,踏实做事;好同事帮助我、支持我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回顾我在农业战线三十多年的经历,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这块金土地养育着我,培养着我。我在这里茁壮成长,我在这里得到锻炼,我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在这里提了干。在这块金土地上,有很多好榜样、好典型值得我学习;在这块金土地上,我学会了如何做人、怎样做事、珍惜人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农委是培养干部的摇篮之地,从这里走向县级领导岗位的有很多,走向部门主要负责人岗位的有很多,为党组织培养和输送年轻优秀干部有很多。这使我信心倍增,定要在这个摇篮里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努力工作、不断锤炼自己。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战线的变迁,我记忆犹新。那个时候下乡,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如今自己开着私家车到处享受美丽乡村风光;那个时候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办公桌椅是五、六十年代配备的,而如今办公基本是自动化;那个时候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夏天吹风扇,冬天烤碳火,而如今办公室里四季如春;那个时候农口各单位基本没有楼房,征了地没钱盖,建起来了没钱顾里面,而如今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那个时候农业生产三夏“双抢”,到处是抢收抢种大军,人山人海,而如今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那个时候山里的土特产难得进城,而如今有了电商产业;那个时候结婚杀一头猪是个好人家,而如今杀十头猪不一定是好人家;那个时候想吃肉喝酒很难,而如今到处都是农家乐;那个时候一个万元户的诞生惊动省城,而如今是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使贫困户摆脱了贫困,朝着奔小康的大道迈进;那个时候是逢年过节才有文艺活动,而如今到处都是莺歌燕舞。

回想过去,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踏着稳健的脚步,勇往直前,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之中,乘上了改革开放的航船,享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几十年来,我看到了谷城农业大变化,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税费改革、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等等再到农发项目、水利设施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地平整项目、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茶叶产业和电商产业的发展等等,都证明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楼变高了、天变蓝了、村变美了、人变富了。

回望风雨兼程的几十年,我看到了我们农业人个个精神焕发,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我看到了我们农业工作者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用忠诚、干净、担当的业绩,一身的才华,书写自己的人生;我看到了我身边的很多先进典型和事迹,像“精明的女经理----刘庆华”、“泥腿子所长----王明成”等等;我看到了谷城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明显,亮点纷呈。谷城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几十年来,我的成绩亦让自己自豪:第一张反映谷城变化的摄影作品“谷城新貌”1980年元旦刊登在襄阳报头版头条;拥有的第一辆飞鸽牌自行车是从天津市买回来的;起草第一篇领导讲话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第一辆单位配备的自行车是枣阳产的“野马”牌;第一次坐飞机是1985年春天到深圳市学习考察。先后在原县委农工委、县农委工作12年;在原县农机办工作12年;在原县委农工委、县农业局工作9年,至今成立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1995年7月,到原襄樊市第一农机总公司挂职锻炼;2006年12月,当选为中共谷城县第十二届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五年);2008年3--5月到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主题班参加学习培训;2011年11月,当选为政协谷城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任期五年);2010年9月,随湖北省农业机械化考察团到台湾学习考察;2006年4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6月,被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先进个人”;2012年9月,被中共谷城县委、谷城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抗御‘8.6’特大洪涝灾害先进个人”;2015年7月,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湖北省委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2012--2014年度全省农办系统先进个人”。这些都是我的人生印记。

展望未来,充满信心。我今年已经58岁了,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的号召,站好最后一班岗,更好地发挥余热。弃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全心全意再为全县“三农”工作做出新贡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新长征。我一定在乡村振兴办新的岗位上,不断努力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吃准吃透政策,为谷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再做新贡献,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于奉献、积极工作、真抓实干,以饱满的热情、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   

农业是我家,我深深地爱着她!

作者:彭显林

责任编辑:杨守荣

编审:任丹

我是标准的“60”后,1961年10月出生之时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家里人口较多,兄弟姐妹8个,靠着爷爷的手艺和父母的收入维持生活。我和我的妹妹是双胞胎,家里增添我们俩后生活和经济负担更重了。父亲虽然是国家干部,但工资收入低,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做缝纫拿记件工资,弥补生活的主要来源是爷爷的手艺收入——雕做皮袄,加上城关镇蔬菜队每年送上两次蔬菜,有南瓜、萝卜、白菜等。就这样,父辈们含辛茹苦地把我们8个养大成人。

当我开始记事时,我才知道我们住的房子是租的,我们家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四几年,爷爷推着独轮车带着我的父亲和姑姑从孝感讨荒先到襄阳,后到谷城城关镇新街扎根落地。

当时的新街比较繁华,离水运码头较近,素称新、河、老街。老街的建房是明清建筑,住的大部分是江西、安徽的商人;新街里有房县、保康等地的转运站,街中还有中西药商店、副食品仓库、盐库、废品回收门市部等;河街住的大部分是船老大。三街形成三角状,是商家必争之地。我们家所住之地的房屋是东西向,对面是住户,南面是日杂公司,北面是保康县转运站。院内住着五户人家,共有三十多个人。我们一直住到1981年,近四十年的时间,后才搬离了新街,入住了五福街。改革开放以后,家里的生活逐渐好转,收入逐年增加。

1969年开春,我和妹妹入学,1979年7月高中毕业于谷城一中。毕业之后,我就开始找临工干:拎灰桶、搬砖头、当小工,一天能挣7、8毛钱。1979年底,应征入伍我未能如愿。此后,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末班车,下放到原北河镇前峰林场(现城关镇安岗村)劳动锻炼。

1981年1月,我正式参加了工作,分配到原谷城县建设委员会物资站工作。单位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是很不错的。1983年9月我参加“严打”,由县委组织部通知到县法院工作;1984年9月调县农会工作。1985年底,机构改革将县委农工部、县农办、县农会“三农合一”,成立“中共谷城县委农村工作委员会”、“谷城县农业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从此,我与农业结上缘,在农业战线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亲身经历和参与了农业战线的改革,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回想起来,脑海中历历在目的是,人与人之间是那么朴实、那么真诚、那么和谐,生活中相互帮助、工作中相互支持。大家同甘共苦,时时刻刻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努力的向上,不计名利、不分节假日。

那个时候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11点半,下午是2点到6点,晚上是7点到9点;那个时候每天早上必须打开水,一打就是上十瓶;那个时候领导讲话、典型材料、统计报表基本上是手工牌的。谁的字写的好,谁就最辛苦,谁的材料、讲话写的好,谁就最辛苦。我记得农委那个时候材料写的好的有原县人大主任赵成改、原县农委副主任潘文辉、原县土地局局长陈良道、原县农业局局长李山才、原县农机办主任陈先华、原县畜牧局副局长刘承义等等。字写的好的有原县水利局副局长汪安乐、原县农业局工会主任金光斗、县政协副主席方雪丽、原县农机监理站站长谢海东等等。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成长的关心、支持和培养。

回顾我从入学到参加工作,再到我成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遇到的一位位好老师、好领导、好同事都是我人生中的贵人。好老师教导我要勤勤恳恳学习,做个好学生;好领导教育我好好做人,踏实做事;好同事帮助我、支持我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回顾我在农业战线三十多年的经历,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这块金土地养育着我,培养着我。我在这里茁壮成长,我在这里得到锻炼,我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在这里提了干。在这块金土地上,有很多好榜样、好典型值得我学习;在这块金土地上,我学会了如何做人、怎样做事、珍惜人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农委是培养干部的摇篮之地,从这里走向县级领导岗位的有很多,走向部门主要负责人岗位的有很多,为党组织培养和输送年轻优秀干部有很多。这使我信心倍增,定要在这个摇篮里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努力工作、不断锤炼自己。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战线的变迁,我记忆犹新。那个时候下乡,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如今自己开着私家车到处享受美丽乡村风光;那个时候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办公桌椅是五、六十年代配备的,而如今办公基本是自动化;那个时候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夏天吹风扇,冬天烤碳火,而如今办公室里四季如春;那个时候农口各单位基本没有楼房,征了地没钱盖,建起来了没钱顾里面,而如今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那个时候农业生产三夏“双抢”,到处是抢收抢种大军,人山人海,而如今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那个时候山里的土特产难得进城,而如今有了电商产业;那个时候结婚杀一头猪是个好人家,而如今杀十头猪不一定是好人家;那个时候想吃肉喝酒很难,而如今到处都是农家乐;那个时候一个万元户的诞生惊动省城,而如今是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使贫困户摆脱了贫困,朝着奔小康的大道迈进;那个时候是逢年过节才有文艺活动,而如今到处都是莺歌燕舞。

回想过去,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踏着稳健的脚步,勇往直前,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之中,乘上了改革开放的航船,享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几十年来,我看到了谷城农业大变化,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税费改革、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等等再到农发项目、水利设施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地平整项目、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茶叶产业和电商产业的发展等等,都证明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路变宽了、楼变高了、天变蓝了、村变美了、人变富了。

回望风雨兼程的几十年,我看到了我们农业人个个精神焕发,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我看到了我们农业工作者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用忠诚、干净、担当的业绩,一身的才华,书写自己的人生;我看到了我身边的很多先进典型和事迹,像“精明的女经理----刘庆华”、“泥腿子所长----王明成”等等;我看到了谷城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明显,亮点纷呈。谷城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几十年来,我的成绩亦让自己自豪:第一张反映谷城变化的摄影作品“谷城新貌”1980年元旦刊登在襄阳报头版头条;拥有的第一辆飞鸽牌自行车是从天津市买回来的;起草第一篇领导讲话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第一辆单位配备的自行车是枣阳产的“野马”牌;第一次坐飞机是1985年春天到深圳市学习考察。先后在原县委农工委、县农委工作12年;在原县农机办工作12年;在原县委农工委、县农业局工作9年,至今成立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1995年7月,到原襄樊市第一农机总公司挂职锻炼;2006年12月,当选为中共谷城县第十二届代表大会代表(任期五年);2008年3--5月到中共襄阳市委党校主题班参加学习培训;2011年11月,当选为政协谷城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任期五年);2010年9月,随湖北省农业机械化考察团到台湾学习考察;2006年4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6月,被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表彰为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先进个人”;2012年9月,被中共谷城县委、谷城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抗御‘8.6’特大洪涝灾害先进个人”;2015年7月,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湖北省委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湖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2012--2014年度全省农办系统先进个人”。这些都是我的人生印记。

展望未来,充满信心。我今年已经58岁了,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的号召,站好最后一班岗,更好地发挥余热。弃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全心全意再为全县“三农”工作做出新贡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新长征。我一定在乡村振兴办新的岗位上,不断努力学习,加强调查研究,吃准吃透政策,为谷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再做新贡献,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勇于奉献、积极工作、真抓实干,以饱满的热情、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   

农业是我家,我深深地爱着她!

作者:彭显林

责任编辑:杨守荣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