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崛起工作座谈会时明确提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一极两中心”建设目标定位,着力探索以减促增、以质取胜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全面塑造奋进、领先、跨越的发展态势,加快打造成为“一芯之心、两带之极、三区之柱”,为湖北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一、催生“极化”效应,明晰高质量发展抓手。遵循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坚持小口切入、精准突破,以减量化增长为抓手推进绿色发展,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落实好“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在低端供给、无效供给上做减法,在高端供给、有效供给上做加法,在要素投入、过程损耗上做减法,在工艺改造、技术升级上做加法,促进新旧产业迭代升级、新旧要素优化配置、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巩固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层级、放大产业优势,提高襄阳在汉江流域的首位度;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重点工程,推进科技创新驱动计划和技改提质专项行动,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标准推进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区及相关项目建设,确保工业发展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切实巩固粮食产能,打造优质畜禽、蔬菜、林果等农产品基地,培育稻虾共作、襄茶产业、有机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拓展农林牧渔产业链、价值链,全方位、整链式提高农业创新力与竞争力。着力补齐现代服务业短板,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和基地,全面拓展“襄阳云谷”功能,深入实施“千企登云”专项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构建“极简”体制,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以深化党政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形成权责配置更为合理的组织构架,在审批环节、服务流程上做减法,在政务效能、办事效率上做加法,打造功能结构更优、结构更简、效率更高的体制机制。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全流程网办”;拓展“多规合一”试点改革成果,推进建设用地区域性统一评价,推行“极简”政务服务,打造集约政务服务体系。坚持简易便捷标准,深入实施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实现开办企业“一日办结”,努力将审批时间压缩到极限。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关于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增加信用缓解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办法》,将便民利企红利全面释放。以襄阳自贸片区为引领,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市场准入方式、贸易畅通办法,让企业进来容易、办事方便;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运用优势,保持中欧班列(襄阳)常态化运行,拓展国际物流和贸易新通道,构建覆盖区域、辐射流域的集疏运节点;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商品和特色产品交易中心等,提升要素集聚力、资源整合度,形成“自贸制度+实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紧扣省域副中心定位,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辐射作用,促进襄十随城市群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积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实施产学研对接,用好科技城、工研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平台,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优化“双创”环境,加速构建协同、开放、共享、高效的创新创业生态。
三、打造“极优”平台,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严格执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科学实施城市功能开发,优化“一心四城”功能形态,努力实现精明增长、精致成长。强化单位产值耗地量、亩均贡献率等刚性指标约束,促进城市集中集约发展。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做好机场、铁路等口岸升级工作,推进汉江航运体系建设,构建“米”字高速铁路网络,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重塑襄阳现代化“七省通衢”地位。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抓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坚持农民主体、因地制宜,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基本公共服务弱项,精准发力,统筹解决;坚持市场办法、多元投入,推动金融、保险、信息、市场、技术等优质资源下乡入户。坚持一手抓存量消化、一手抓增量控制,以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推动水、气、土等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向更深更广层面延伸。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入实施绿满襄阳提升行动,推进汉江两岸造林绿化、鄂北防护林等工程建设,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山、水、城、洲融合共生,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努力把“美丽襄阳”变成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平台。
四、提供“极致”服务,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社会事业,坚决办好公开承诺的民生实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攻作风之坚、脱感情之贫、解能力之困,做好摘帽出列后续工作;紧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解决,一项一项抓实;解决好道路、饮水、安居、技能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基层下沉、困难人群倾斜。坚决落实党中央“六稳”工作部署,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持续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五大行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六大行动”,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织密扎牢社会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三张网”,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实现“极速”效率,展现高质量发展担当。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励党员干部弘扬专业精神、学习专业知识、树立专业思维、掌握专业方法、提高专业能力,形成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在思想根源上正本固元、在重点难点上猛药去疴、在责任落实上动真碰硬,推动党员干部不要把精力浪费在重痕留迹等方面,不做“官样”文章,不止步于开会讨论、安排布置、下发文件、检查督办,关键看问题解决了没有、效果达到了没有、群众满意了没有。坚持激励与约束双向发力,树立干事创业、争先创优鲜明导向,促进党员干部挺起勇担当的宽肩膀、练就抓落实的基本功、锻造能成事的硬本领,以更大热情、更实作风投身中部地区崛起的伟大事业。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