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原创】盘点40年来我们照相的道具

©原创 云上谷城 2019-10-08 18:05

我生于七十年代初,属于文革后期,小时候我们最好的照相道具就是一身绿色的小军装,最好有一顶带有五角星的军帽,当然如果再有一个军用挂包是最美不过的事情了。胸前挂一枚毛主席像章也是必须的。尽管当时的照片都是黑白的,但是照相馆是可以在黑白照片上涂抹颜料进行处理的,俗称“红脸嘟”。成人的道具一般也以军装为荣,假如有一块手表,一定要挽起袖子刻意暴露出来显摆。通用的道具是红宝书。我们的老队长目不识丁,却记忆力惊人,是全县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他拍了一张学习照,端坐在猪场的凉床上,正在学习报纸,结果把《人民日报》拿反了,为此还在社员大会上作了检讨。工农热爱的道具还有草帽,我家保存着几张黑白照,都有背着草帽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拖拉机,假如拖拉机手和摄影师同时来了,那场面是极为火爆的,社员们宁可挨骂、宁可被罚加班也要耽误一会儿,依次坐上拖拉机来,拍照留下最美的瞬间。

八十年代的道具主要是自行车之类的,好多不会骑车的,就推着自行车,右脚站立,左脚做个虚拟的动作踩在右边的脚踏上,双手扶着车把,目视前方。没有人在意照出千篇一律的照片来是多么的傻乎乎的事情。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家也添置了黑白电视,这自然也成了道具,因为室内光线不好,我们大队的杨聋子曾经把电视搬到稻场,摆在一张桌子上,一家人做个看电视的动作,端坐在电视机傍边。看上很二的,用今天的专业术语说是很典型的摆拍。照片冲洗出来,获得一片惊叹声,主人公也请木匠做了镜框挂在堂屋最显眼处。就是这张摆拍的照片还被作为县市两级改革开放影像资料征集,标题是我加的,叫做《农家记忆1981》。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凡是能够显示富裕、新潮的都可以作为道具,女孩子的花裙子、太阳帽、缝纫机,男孩子的喇叭裤、收录机、蛤蟆镜……举不胜举。八十年代初期,女性的裤子都是偏开叉,有个大姐穿了个牛仔裤是正面开叉,拍了张模仿电影明星的照片,把上衣扎进了裤腰,还佩戴了一根宽宽的皮带,然后斜靠在大树上,结果这张照片遭到非议,最严重的后果是准婆婆不要她了。可是不久,她居然有了很多的粉丝,成为美女中的时尚代言人。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布景和专业道具,虚拟的风景,玩具老虎等等。大概陕西的周老虎就是受到这个启示吧。

九十年代的典型道具,我觉得摩托车和电话最为典型。青年男女不管会不会骑,摆个坐姿,拽的活像二百五。还有就是坐在书桌边,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的右手握住电话听筒。干部不像干部,农民不像农民。不过我比较反感的是美女斜靠在人家的小车边,活脱脱的可怜虫。我认为有损美女形象。我固执的认为最美的女孩子,就是穿麻袋片,站在草丛里都掩饰不住清纯之美。相反的,虚伪的道具十分多余,有时候转移了欣赏者视线。

步入新世纪,追求自然之趣成为时尚,千奇百怪的道具、服装、化妆手段都出现了,摄影也更加专业,数码也出现了,拍照也更加方便了。我感到普通百姓更加注重生活里的抓拍,那些我们刻意追求过的道具反而成为笑柄。其实仔细想想,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审美标准,每个时代都有风尚。过去我们照相第一件事情是穿最好的衣服,发展到今天大胆的穿比基尼,就像一个老同志说没有衣服总想穿好衣服,衣服穿不完的时候却不穿衣服。这叫什么?这叫时尚。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追求和记录的都是最富裕的一面,传达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热爱。即使在最贫穷的年代,爱美之心还是人皆有之。

具有时代特色的照片值得妥善珍藏,因为这一份极其宝贵的记忆。40年照相道具的演变,实际上是共和国40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作者:杜权成

责任编辑:翟竞

编审:琚晓青

我生于七十年代初,属于文革后期,小时候我们最好的照相道具就是一身绿色的小军装,最好有一顶带有五角星的军帽,当然如果再有一个军用挂包是最美不过的事情了。胸前挂一枚毛主席像章也是必须的。尽管当时的照片都是黑白的,但是照相馆是可以在黑白照片上涂抹颜料进行处理的,俗称“红脸嘟”。成人的道具一般也以军装为荣,假如有一块手表,一定要挽起袖子刻意暴露出来显摆。通用的道具是红宝书。我们的老队长目不识丁,却记忆力惊人,是全县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他拍了一张学习照,端坐在猪场的凉床上,正在学习报纸,结果把《人民日报》拿反了,为此还在社员大会上作了检讨。工农热爱的道具还有草帽,我家保存着几张黑白照,都有背着草帽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拖拉机,假如拖拉机手和摄影师同时来了,那场面是极为火爆的,社员们宁可挨骂、宁可被罚加班也要耽误一会儿,依次坐上拖拉机来,拍照留下最美的瞬间。

八十年代的道具主要是自行车之类的,好多不会骑车的,就推着自行车,右脚站立,左脚做个虚拟的动作踩在右边的脚踏上,双手扶着车把,目视前方。没有人在意照出千篇一律的照片来是多么的傻乎乎的事情。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家也添置了黑白电视,这自然也成了道具,因为室内光线不好,我们大队的杨聋子曾经把电视搬到稻场,摆在一张桌子上,一家人做个看电视的动作,端坐在电视机傍边。看上很二的,用今天的专业术语说是很典型的摆拍。照片冲洗出来,获得一片惊叹声,主人公也请木匠做了镜框挂在堂屋最显眼处。就是这张摆拍的照片还被作为县市两级改革开放影像资料征集,标题是我加的,叫做《农家记忆1981》。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凡是能够显示富裕、新潮的都可以作为道具,女孩子的花裙子、太阳帽、缝纫机,男孩子的喇叭裤、收录机、蛤蟆镜……举不胜举。八十年代初期,女性的裤子都是偏开叉,有个大姐穿了个牛仔裤是正面开叉,拍了张模仿电影明星的照片,把上衣扎进了裤腰,还佩戴了一根宽宽的皮带,然后斜靠在大树上,结果这张照片遭到非议,最严重的后果是准婆婆不要她了。可是不久,她居然有了很多的粉丝,成为美女中的时尚代言人。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布景和专业道具,虚拟的风景,玩具老虎等等。大概陕西的周老虎就是受到这个启示吧。

九十年代的典型道具,我觉得摩托车和电话最为典型。青年男女不管会不会骑,摆个坐姿,拽的活像二百五。还有就是坐在书桌边,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的右手握住电话听筒。干部不像干部,农民不像农民。不过我比较反感的是美女斜靠在人家的小车边,活脱脱的可怜虫。我认为有损美女形象。我固执的认为最美的女孩子,就是穿麻袋片,站在草丛里都掩饰不住清纯之美。相反的,虚伪的道具十分多余,有时候转移了欣赏者视线。

步入新世纪,追求自然之趣成为时尚,千奇百怪的道具、服装、化妆手段都出现了,摄影也更加专业,数码也出现了,拍照也更加方便了。我感到普通百姓更加注重生活里的抓拍,那些我们刻意追求过的道具反而成为笑柄。其实仔细想想,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审美标准,每个时代都有风尚。过去我们照相第一件事情是穿最好的衣服,发展到今天大胆的穿比基尼,就像一个老同志说没有衣服总想穿好衣服,衣服穿不完的时候却不穿衣服。这叫什么?这叫时尚。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追求和记录的都是最富裕的一面,传达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热爱。即使在最贫穷的年代,爱美之心还是人皆有之。

具有时代特色的照片值得妥善珍藏,因为这一份极其宝贵的记忆。40年照相道具的演变,实际上是共和国40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作者:杜权成

责任编辑:翟竞

编审:琚晓青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