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大幕拉开,襄阳花鼓戏《远山丰碑》正式在京公演,来自首都各界的近千名观众一饱眼福。
《远山丰碑》除了序幕和尾声,主要有“襄阳城内”“茶园沟”“春园家”“茶园沟”“旧战场”“深山里”6场戏,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93岁离休干部熊子勋为原型,根据新中国成立前后发生在鄂西北山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主人为兑现“找到58名牺牲战友”的庄严承诺,历经坎坷最终找到所有牺牲战友骸骨并给他们筑坟立碑的故事。
激荡人心的故事配上襄阳花鼓戏独特的锣鼓伴奏,声腔既高亢粗犷、激情热烈,又委婉细腻、明快活泼,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让观众沉浸其中。表演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
“看得我泪流满面,故事很感人,演员功底扎实,细节处理得很到位。”北京居民薛阿姨带着老伴儿和妹妹一起看演出,三人都对剧目称赞不已。
观众程师傅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去新疆寻找战友。“这部剧很好看,我跟主人公有相似的经历。有机会我想去襄阳见一见这位熊子勋老人。”程师傅说。
据了解,《远山丰碑》8月排练,我市艺术剧院120余名演职人员集中精力,在短短45天的时间里,完成了音乐、唱腔、表演、乐队、舞美的统一和融合,最终于9月18日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优秀剧目在我市进行首演,得到群众和行业专家一致好评。该剧在北京公演后,将在我市各县(市)区进行巡演。
相关链接:一出大格局的好戏
——浅评襄阳花鼓戏《远山丰碑》
镇艳蓉
9月19日晚,由襄阳市艺术剧院创排的襄阳花鼓戏《远山丰碑》在我市演出,观众席响起热烈的掌声。演员投入的表演,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熊自勋这位老军人的初心和情怀,给人以精神洗礼。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演出,是一出大格局的好戏。
创作题材上的大格局
《远山丰碑》的主人公原型——熊子勋用毕生践行诺言,寻找牺牲战友下落,为他们造坟立碑。熊子勋两次患癌;他在寻找的道路上,遇上泥石流,右眼被戳瞎,差点丢了性命……
这一题材有意义、有意蕴。该剧虽是舞台剧,但纪实性强,忠实于熊子勋老人的真实事迹。1949年3月,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奉命剿匪,不料在茶园沟遭伏,58名解放军战士下落不明。当年谷城县特派作战经验丰富的熊子勋为区长再次进山剿匪。9个月后,他率部队成功解放谷城西南山区。当他再次进入茶园沟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草丛中到处散落着解放军战士的衣物碎片,尸骨却不见下落。他发誓,哪怕用尽一生,也要找到58名战友。这诺言掷地有声。他为什么寻找?寻找的仅仅是58名牺牲的战友吗?他为战友立碑造坟,立下的仅是一块块小小的墓碑?
情感表达上的大格局
该剧通过抒发主人公熊自勋和春兰互怜互爱的夫妻情,和指导员、老班长等人患难与共的战友情,和陈大娘及村民们鱼水和谐的军民情,塑造了他作为一名有血有肉的革命军人的典型形象。在表达夫妻情、战友情和军民情三个方面,该剧有自己的特色。
春兰和熊自勋的感情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民歌传情,一首旋律优美的《放花牛》传达少女心声,但此时的熊自勋未必听懂了;2.大胆表白,春兰不顾少女的羞涩大胆表白,却遭到熊子勋拒绝;3.强拉配婚,大表姐的强拉硬拽,快速促成婚姻。熊自勋决定寻找战友下落,春兰的理解和支持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然而这动力也是一种亏欠,老年熊自勋面对春兰的愧疚,成为感人至深的泪点:春兰反对他继续寻找不是为自己,而是心疼对方。该剧在夫妻情感的表达上并不仅局限于你情我爱的小情爱,而是将之放在夫妻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平等地位,放在为国为民的大情怀中。
战斗即将打响,战士们谈笑风生、泰然自若。一紧一松,更显出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年轻勇敢的战士形象呼之欲出:乔大圣的烟袋、小东北的快板、老班长的神算、杜家兄弟的照片……这些在熊自勋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痛,同时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典型性格刻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熊自勋和战友之间的感情集中表现在他和指导员上,对指导员的承诺是他“寻找”的直接也是最大动力,这一承诺是一个生命对一群生命的承诺。
鱼水和谐军民情。该剧中军民情一直贯穿始终。在军民情的表达上,既有大场面铺排,又有细节的描画;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表达。战士们帮老乡挑水、砍柴,老乡帮战士洗衣送吃,给观众展现了一幅幅军民和谐、其乐融融的画面。陈大娘送独子参军、不顾危险掩埋指导员的遗体,这些细节的刻画或交代从侧面表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正因如此,陈大娘的一句“我相信你会给小柱子一个说法的”给熊自勋如雷鸣电闪般强大的情感冲击。此时“寻找”对他来说,并不是简简单单兑现指导员的承诺,而是守护所有牺牲战友的生命尊严!
舞台呈现上的大格局
该剧在导演手法、舞美、音乐、灯光等方面可圈可点之处有很多,舞台画面气势恢宏、荡气回肠。
开场和尾声里,老年熊自勋将白酒洒在浮雕般的战友面前,一个个点名,一声声短促坚定的“到!”充满仪式感和肃穆感。
剧中大量使用蒙太奇、意识流手法,如指导员和妻子青莲超时空对唱,年轻熊自勋和年老熊自勋的心灵博弈……很自然地完成了过去和现在的时空对接以及舞台上人物的内心外化,丰富了全剧的思想意蕴,同时戏曲表达更具现代意识,给人大气磅礴之感。
有人说,一出剧最好的导演艺术是看不到导演艺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舞美。最好的舞美艺术是看不到舞美艺术。该剧舞美风格简洁朴实,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茶园沟里的灌木、战士们破碎的衣物、连绵的群山、庄严的纪念碑……既有力地烘托了战争的惨烈悲壮,又彰显了主人公的坚忍顽强。
音乐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有原汁原味的襄阳小调民歌《放花牛》,旋律婉转悠扬,又有梆子腔高亢嘹亮。既不失本土特色,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又借鉴外来音乐元素,兼收并蓄,呈现大气恢宏的特点。
当然,这部戏从创作到排演才短短几个月,不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人物性格还不够鲜明、针线不够严密等,但相信随着该剧不断演出日益完善,一定能打造成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戏。
相关链接:
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襄阳花鼓戏《远山丰碑》观后感
世标
当熊自勋老人眼含热泪,在雄伟的烈士碑前,向着战友们的群雕,庄严地举起右手,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时,襄阳花鼓戏《远山丰碑》的大幕缓缓落下,襄阳剧院内1500名观众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一曲激动人心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在襄阳古城久久回荡……
《远山丰碑》编导独具匠心地把大戏的序幕和尾声,都刻意放在了纪念碑前,以熊自勋怀念战友、唤醒战友、送别战友依次来展开戏剧冲突。群雕中的人物在剧中的主人公熊自勋召唤下,苏醒过来,回到了过去的战争年代,最后又在熊自勋全部寻找齐牺牲战友后,在他和众人的送别下,耸立在纪念碑上,化作了英雄的永生。第一场“襄阳城内”,展现了刚刚解放的襄阳城内军民友好的场景,为部队进山剿匪做了铺垫;第二场“茶园沟”再现了残酷的战争场面:解放军受到了伏击,但为了不误伤群众而牺牲的惨烈场景;第三场“春兰家”艺术地表现了熊自勋与救了他性命的村民春兰的爱情故事;第四场“茶园沟”,场景又回到茶园沟里,熊自勋找到了牺牲的指导员的遗体,交给指导员的妻子;第五场“旧战场”展示了熊自勋一诺千金,被断树枝戳瞎了右眼,差点被泥石流冲走,但不改初心,坚持寻找牺牲战友的艰难过程;第六场“深山里”表现了80岁的熊自勋住在山上的坟地里,边寻找牺牲战友边书写的场景,通过青年熊自勋和老年熊自勋两个人的对唱,表现了一个身患癌症的耄耋老人,一诺一生、不改初心的坚毅和力量,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终于把58名牺牲战友找到后,激动得熊自勋拄着拐杖差一点跪在地上,那一刻,实现诺言的激动是那么动人心魄。2个小时8分钟的演出,获得了多次热烈的掌声,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远山丰碑》的剧情结构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让年轻的熊自勋和年老的熊自勋同台对唱,让牺牲的指导员和妻子同台对唱,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远山丰碑》的音乐运用了襄阳花鼓戏,那独特的曲调和唱腔,舒缓中有曲折,跳动中有优美,高腔高亢嘹亮,低腔低缓缠绵,传神地表达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远山丰碑》深情地讴歌了解放军英勇战斗的英雄故事,深情地讴歌了军队和老百姓的鱼水深情,深情地讴歌了一名老党员一诺千金的寻找历程,更深情地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