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软墨丰皆入妙——忆谷城书法家杨正友先生

©原创   2021-01-07 17:51   云上谷城

近日读到一位大咖的《书法发展有待审美能力提升》,文中写到“在中国可能有几亿人会用毛笔写字……14亿人中只有1000万的人懂书法”。然而,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中最高端的门类之一,是不是有1000万人懂得书法?”还写到“披着书法艺术外衣的‘江湖书法’,但却有着很高的社会接受度,有很多的受众。”从而联想到现实中书法爱好者确实很多,但成为书法家者却屈指可数,有代表性者更是凤毛麟角。

1987年,由时任襄樊市市长章治文题“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襄樊地区首部书法集《襄樊书苑》编印出集,当属襄樊地区文化界和襄樊书法史的大事记。全市六县二市四城区地市级以上书协会员入编,谷城县有杨正友等二人荣幸入编,在那个年代官方编印书法集和入编是不容易的。

杨正友,外号杨驼子(1940.12-1992.8),谷城县盛康镇黄土河口白鹤子窝人,谷城县一中毕业,年轻时在盛康镇文化站从事群众文化宣传工作,写写画画、吹拉弹唱,样样都捡得起来。由于工作表现出色调县文化馆转正为文化干部。因工作需要主要以写宋体(印刷体)美术字为主,逐渐显现个人天赋,受到书法界重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省首届书法篆刻培训班仅给襄樊地区两个学员名额,当时选派襄樊市展览馆馆长倪世伟和杨正友赴汉参加学习。杨正友接受到系统性学习训练,开拓了艺术视野,结业加入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成为谷城第一位省级书协会员,习惯说法是,正儿八经名副其实的书法家。

1984年8月,湖北省首届书法篆刻展览在武汉展览馆开幕,杨正友的行书条幅入选本次大展,也是谷城书法作品第一次登大雅之堂。他成为谷城首位在省书法界崭露头角的书法家。谷城县文化馆安排由杨正友带队,有曹水儒和笔者,还有杨上丽(4岁)、章璘(5岁)一行大小5人去武汉参观展览。原《襄樊报》发表笔者《杨正友书法作品入选省书法篆刻展》予以报道。

1985年,中国书法盛会——中国襄阳米芾国际书会开幕。杨正友与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舒同等国内外大咖相遇襄阳。1989年4月,农民日报文化艺术联谊会在郑州举行首届联谊会,笔者随杨正友一行参会,与会期间笔者见证了他成为联谊会主角儿。他的书法作品大受欢迎,全国各地与会书画家们都讨要他的字。为了满足大家要求,他晚上书写到深夜,主办方以河南地方款待贵客风俗礼节给他送上大碗面条示谢;另外,还有作品在日本国际文化交流展获金奖,有作品入刻碑林和博物馆及个人收藏。镶嵌在石花潭口水库大坝上的巨书“潭口水库”,几里之外都能看清楚一笔一划,如此之大如此壮观让人惊叹!当年,他还把著名书画篆刻家曹立庵先生和入室弟子杨坤秉先生、著名书画篆刻家邓少峰先生从武汉邀请到谷城,参加谷城县首届书法赛开幕式,并到石花酒厂创作书画,对谷城书法界是莫大的鼓励。

天妒英才,杨正友52岁时因患肝病逝世,对谷城的文化和书法发展是一大损失。要不是英年早逝,其造诣和成就岂止于此。杨正友生前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早期会员,襄樊市书法协会理事,政协谷城县第六、七届常委。经过他的努力,成立了谷城县书法学会,写下谷城书法史第一页。

审美没有标准答案,但艺术是有标准的。杨正友先生书法造诣和成就及社会影响力,其扎实的传统功底和个人审美追求之“杨体”书法深入人心,留下很多墨宝于政府机关、学校、书店和民间,散见于报刊杂志和各类大型书画集,有待集中成集。

愿在社会各界人士和家人共同努力下,期待《杨正友书法作品集》早日问世。

作者:章勋儒  2021年1月于广州时代康桥

责任编辑:任丹 / 编审:翟竞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