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菜市场,大家都会有说不完的话。那里有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也有矮短味浓的香菜、甜软温润的桂花糯米藕。菜市场里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作为城市里最具烟火气、最富人情味的地方之一,菜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广大市民“菜篮子”的需求。小时候跟着爸妈去菜市场,在不同摊位间寻找性价比最高的菜品,找利索的叔叔阿姨杀鱼杀鸡,末了还不忘到市场的公平秤上称一称,看看有没有缺斤短两,这样的购物经历,相信是不少人的共同记忆。可以说,菜市场狭长的通道、潮湿的地面、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混合山野河湖的味道,构成了一代代人的日常生活片段。
与此同时,菜市场也为疲于为生活奔波的人们放松身心、认识自然之美,提供了适宜空间,成为不少人心中最佳的治愈场所。豆瓣上有一个“菜市场爱好者”小组,9万多“人间烟火客”聚集于此,分享在国内外菜市场拍到的新奇食材、创新的装修布置,以此展现菜市场所蕴含的在地文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不能出门,就在上面云逛菜市场,看以前的照片解馋。有网友说,心情不好时,“逛”一下就饿了,但心却满了。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朋友,即便无事,也愿意时常光顾菜市场,闻蔬菜瓜果芳香、看各种新鲜食材、听人与人讨价还价。这种真切的人情体验,无疑可以松弛紧绷的精神状态,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质感。
生活本是一体两面,既有轻松欢愉时刻,亦有无奈低落之时,菜市场也是如此。如今,不少传统的菜市场,因为管理不到位,往往会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而在一些大城市,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城市发展需要、消费需求变化等综合原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出某某菜市场即将拆迁或者改建的消息。除此之外,菜市场还要面对线下便民菜店、果蔬超市,线上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的竞争。消费有新变化、管理有新要求、行业有新形态,菜市场如何通过升级、改造甚至重建,吸引更多回头客,是摆在各方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让菜市场更有人气,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创新实践。杭州的红石板农贸市场,干净清爽、排列有序,十多个摊位各有精巧设计,便于消费者识物、购买,变身“网红”打卡地;苏州的双塔市集,除了买菜还可以喝咖啡、买书,同时也保留了当地传统的裁缝铺和钥匙铺;上海的真如·高陵集市,楼下菜场楼上活动中心,老摊头、老档口深受附近居民喜爱。这些改造案例,对于菜市场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许是不错的启示——只要守住安全、卫生这条底线,传统菜市场完全可以借专业之力,延展其社会服务功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赢得他们的点赞和光顾。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逛菜市场都是了解一座城市饮食、风俗和人情的最有效方式。它是带着湿润地气的新鲜果蔬、呼呼冒着热气的麻团馅饼,也是活蹦乱跳的鲜虾活鱼、刚出锅的烤鸭扎肉;它是不管买多少菜都送小葱的好阿姨、切肉一刀准误差不过几钱的胖大哥,也是热心为老年顾客送货的年轻小伙,戴着老花镜修鞋补伞的老大爷……百人百业、百姿百态,呈现的多是生活的本来面貌,体现的则是城市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希望有更多菜市场焕发新生,在食与市的完美结合中传递城市温度。也期待有更多人走进其中,和生活进行一场奇妙的对话。
这正是:
瓜果琳琅菜满台
鱼肉鲜嫩蟹儿肥
货比三家定买卖
称心如意携物归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邓植元 / 编审:严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