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民间故事】杜家染坊的故事

©原创   2020-01-09 16:49   云上谷城

杜家染坊原址位于今天的五山镇秦家畈村委会附近,明炭湾出口,原来是一个四合院,外边是一个大场子,经营高峰期,有二三十口大染缸,能够染出上十种颜色来。染坊不仅服务当地,房县的山民也慕名前来染布。石花镇的几个讲究一些的大户人家也会把布匹送来染色。

杜家染坊的创始人是我的曾祖父,他于清末从石花镇的苍峪村搬迁到五山镇明炭湾,他曾经是大户人家开设的染坊的领头师傅,各个环节都烂熟于胸,特别是染料的配方,更是一绝。曾祖父那一辈儿兄弟多,为了避免抓壮丁、号夫(抽调劳动力) ,被迫分家,他搬迁到了五山。到五山后,他自立门户,创建了杜家染坊。我曾祖父有五个儿子,我大爷杜玉喜是他的染布传人,我祖父是老五,主要是打下手。

曾祖父一生生活俭朴,积攒的钱一部分接济亲友,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还有一部分用来买田地。进入民国后,我曾祖父因为年事已高,就由我大爷执掌染坊,我大爷一生喜欢阔气,出门必然会戴礼帽,穿着长袍马褂,骑的是高头大马,还要带个跟班的,神气活现。他还隔三差五的要加餐,他自己非好烟不抽,非好酒不喝,很少亲自干活,习惯于带着一杆长烟枪,指手画脚的。还喜欢结交朋友,有的朋友过来,一住就是好几天,顿顿好酒好菜招待。他身材高大,口才很好,办事雷厉风行,他的四个弟弟都唯他马首是瞻。当时是大家庭,我大爷当家,我曾祖父和曾祖母相当于顾问,家里人口最多的时候两老人、五儿、三媳、四孙,共14人。我曾祖父母辞世后,家道逐渐没落,兄弟分家,我祖父搬迁到杨家老湾。

曾祖父掌管染坊的时候,从白手起家到生意兴隆,也是非常不易,开始是不敢轻易请人帮忙的,一家老小起早贪黑。后来生意好了,曾祖父乐善好施的本色显露出来,有一年减产,曾祖父反而请了男女老少来干活儿,除开染坊的活儿,还有田地里的活儿、山上砍柴之类的,男女老少都接纳,每天光饭食都得几大锅,随便吃。我祖父说,这是曾祖父在考虑到乡亲们的自尊心,实际上是间接的帮衬。但凡有修路架桥,需要捐资捐物的,我曾祖父都很积极。

杜家染坊还曾经开设了义茶亭,夏有凉茶,冬有热茶,路过的人,口渴了,自己拿起水瓢,喝好了走人,不用给钱,也不用致谢。这个地方还是喝“讲茶”的地方,假如有两家闹矛盾,可以到这里坐下来,请第三方作为中间人评理,我曾祖父德高望重,经常充当中间人,然后解决好矛盾,双方握手言和,以茶代酒,碰杯喝茶,冰释前嫌,还是乡里乡亲的友好相处。

解放前,因为分家后,人手不够,染坊关闭。我大爷曾经担任过两年的保长,他担任保长并非自愿, 因他在当地威信高,国民党看中了这一点儿,他的思想倾向于进步,土改分田地,他也是积极响应的。解放后,我们几家的成分都是贫下中农。我大爷一生只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赘。

(本文根据我祖父杜玉琢生前回忆整理)

作者:杜权成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登录长江云账号

{{isMobile ? "账号密码登录" : "短信登录"}}
发送验证码

请输入图片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