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五”计划制定与实施——建党百年谷城百件大事(31)

©原创 云上谷城 2021-05-06 09:33

新中国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是在胜利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并取得伟大胜利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又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的情况下进行的。1952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和长远计划纲要的指示》;1953年9月党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我县制定了国民经济“一五”计划。这个计划是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使计划建立在切实可靠、稳步前进的基础上。为实现“一五”计划,全县人民意气风发地忘我劳动,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不断深入,使全县广大农民走上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其它事业的发展,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三大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及国家对粮食、棉花、棉布、食油实行统购统销和1955年秋后的整党运动,促进了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使“一五”计划得以提前一年超额完成。

农村经济持续稳定上升。195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1亿公斤大关,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指标,比上年增长15.7%。1956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66187亩,比1952年增加142512亩。粮食总产量109065吨比1952年增长52.5%、棉花1373吨增长40.1%、油料1918吨增长37.1%、耕牛存栏35180头增长11.5%、生猪存栏57882头增长40.0%。累计造林107194亩。1956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743万元(1980年价格不变,下同),比1952年的3924万元增长46.4%。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1953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全面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手工业互助组发展到120个1697人;1955年至1956年全县组建手工业合作社54个652户2010人,占手工业总数710户的92%;1956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达13家、集体企业27家。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713万元,比1952年的425万元增长67.8%。

商品购销额和财政收入增加。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深入,商业市场初步兴起,城乡物资交流不断扩大,1956年全县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711.5万元,比1952年增长138.7%;实现利税13.97万元;财政收入270.78万元,比1952年的204.57万元增长32.4%。

“一五”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来源:谷城县档案馆 县史志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冷晶晶 / 编审:严华萍

新中国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是在胜利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并取得伟大胜利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又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的情况下进行的。1952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和长远计划纲要的指示》;1953年9月党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我县制定了国民经济“一五”计划。这个计划是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基本上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使计划建立在切实可靠、稳步前进的基础上。为实现“一五”计划,全县人民意气风发地忘我劳动,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不断深入,使全县广大农民走上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其它事业的发展,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三大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及国家对粮食、棉花、棉布、食油实行统购统销和1955年秋后的整党运动,促进了全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使“一五”计划得以提前一年超额完成。

农村经济持续稳定上升。195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1亿公斤大关,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指标,比上年增长15.7%。1956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866187亩,比1952年增加142512亩。粮食总产量109065吨比1952年增长52.5%、棉花1373吨增长40.1%、油料1918吨增长37.1%、耕牛存栏35180头增长11.5%、生猪存栏57882头增长40.0%。累计造林107194亩。1956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743万元(1980年价格不变,下同),比1952年的3924万元增长46.4%。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1953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全面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手工业互助组发展到120个1697人;1955年至1956年全县组建手工业合作社54个652户2010人,占手工业总数710户的92%;1956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达13家、集体企业27家。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713万元,比1952年的425万元增长67.8%。

商品购销额和财政收入增加。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断深入,商业市场初步兴起,城乡物资交流不断扩大,1956年全县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711.5万元,比1952年增长138.7%;实现利税13.97万元;财政收入270.78万元,比1952年的204.57万元增长32.4%。

“一五”计划的提前和超额完成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来源:谷城县档案馆 县史志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冷晶晶 / 编审:严华萍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