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我的邻居是党员︱付清菊:乡村振兴路上的“急先锋”

©原创 云上谷城 2021-08-27 09:09

在我的印象中,付清菊永远都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工作起来就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在乡间小道田间地头也是健步如飞,我一米八的大个子有时都还跟不上她。

我曾问她:“付老师,我能像您一样成为一名农业专家吗?”她毫不犹豫的说:“怎么不能?只要你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把你的细心、耐心和专心,都倾注到工作中去,你干的肯定比我要出色!”

她的话,既是对我的希望,也是自己工作的真实写照。

32年来,付清菊植根于全县农技推广事业,春忙耕种夏忙管,秋忙收获冬治闲,从未停歇。

为筛选出适合我省种植的紧凑或半紧凑型玉米品种,让间作的大豆获得更多的风、光条件,达到提高玉米、大豆产量协同效益最优的目的,她和农业技术推广团队一直奔跑在乡间地头,示范推广麦—玉米+大豆立体高效模式,取得好的成效;她引进国标一级、二级适合本地种植的几十个优质稻品种进行示范展示,筛选出“襄阳好大米”高档优质稻新品种,打造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都很高的公共品牌;为实现农业生产药肥双减、提质增效,她示范推广“稻菇”生态循环高效模式,取得了“亩产千斤粮、亩收万元钱”的好成效。同时,她和技术团队推广种植优质黑小麦,满足本地酿酒企业生产所需;倾力打造“谷城贡米”地理标识,培育“茨河贡米”县域公共品牌。

在农业技术推广上,付清菊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以党员的先锋模范引领着农业向前发展。

她指导种植的水稻,不仅要产量,还要有质量,不仅要老百姓的“米袋子”满起来,还要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她指导的茨河红心柳贡米生产基地,有机认证的大米价格达到每斤10元,合作社的农户每年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作者:王镇

来源:谷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詹丽

在我的印象中,付清菊永远都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工作起来就像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在乡间小道田间地头也是健步如飞,我一米八的大个子有时都还跟不上她。

我曾问她:“付老师,我能像您一样成为一名农业专家吗?”她毫不犹豫的说:“怎么不能?只要你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把你的细心、耐心和专心,都倾注到工作中去,你干的肯定比我要出色!”

她的话,既是对我的希望,也是自己工作的真实写照。

32年来,付清菊植根于全县农技推广事业,春忙耕种夏忙管,秋忙收获冬治闲,从未停歇。

为筛选出适合我省种植的紧凑或半紧凑型玉米品种,让间作的大豆获得更多的风、光条件,达到提高玉米、大豆产量协同效益最优的目的,她和农业技术推广团队一直奔跑在乡间地头,示范推广麦—玉米+大豆立体高效模式,取得好的成效;她引进国标一级、二级适合本地种植的几十个优质稻品种进行示范展示,筛选出“襄阳好大米”高档优质稻新品种,打造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都很高的公共品牌;为实现农业生产药肥双减、提质增效,她示范推广“稻菇”生态循环高效模式,取得了“亩产千斤粮、亩收万元钱”的好成效。同时,她和技术团队推广种植优质黑小麦,满足本地酿酒企业生产所需;倾力打造“谷城贡米”地理标识,培育“茨河贡米”县域公共品牌。

在农业技术推广上,付清菊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以党员的先锋模范引领着农业向前发展。

她指导种植的水稻,不仅要产量,还要有质量,不仅要老百姓的“米袋子”满起来,还要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她指导的茨河红心柳贡米生产基地,有机认证的大米价格达到每斤10元,合作社的农户每年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作者:王镇

来源:谷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责任编辑:杨守荣 / 编审:詹丽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