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进入倒计时。
回望这一年,
各种谣言从未停止。
有些谣言让人恐慌,
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在此,为您盘点出2017年度
健康类谣言,
看看哪些内容曾占领你的朋友圈?
谣言一:紫菜是废旧塑料袋做的
真相:紫菜产业专家表示,坛紫菜本身就很有韧性,有的比塑料袋还好。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实验室对紫菜和塑料进行了鉴别,认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干紫菜,烘烤制作干紫菜要经过200℃至300℃的高温,塑料不可能承受这种高温。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质,点燃后有烧焦羽毛味儿,大家可以通过这个方法鉴别。
谣言二:肉松饼里装的是棉花
真相: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机关刊《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微信公号“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刊文称: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
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
也就是说: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识破!
谣言三:葡萄的白霜是农药残留
真相:葡萄表面的“白霜”是葡萄皮上的蜡质、这种蜡质是葡萄本身产生的、附着在葡萄皮上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同时还能抵御病菌的侵染。它不溶于水,对人体健康无害。
谣言四:病死牲畜搅碎做火腿
真相:之前,网传一段“将病死牲畜直接投入生产线加工成火腿”的视频疯狂传播。
而经过调查,这段视频是剪辑拼接而成,动物未经退毛就加工制作火腿肠不符合现实。因为,动物毛发除非是在高温下碳化处理,否则一定会留下细碎毛发。而且,碳化工艺难度大,成本很高,并不划算。
谣言五:虾头里的两条白线是寄生虫
真相:虾头剪开确实会有白线,但并不是所谓的寄生虫,而是雄虾的精巢(睾丸),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完全可以食用。
活得鱼虾确实可能含有寄生虫,但只要选材新鲜,做熟食用,完全可以规避风险。
谣言六:无酱油代码的酱油致癌
真相:日前,有消息谎称,国家卫生部门公布:国家标准的粮食酿造酱油有国家标准代码 GB18186,没有的是化学黑焦糖勾兑,食用后会使人患上肝癌。
事实上,官方不但没有发布该消息,而且辟谣说:"GB18186" 代码是一项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进口酱油并不会使用这个标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酱油+会标注商业行业标准或者是企业标准代码,但他们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谣言七:电子烟无害且助戒烟
真相:中日医院呼吸中心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肖丹表示,电子烟虽然去除了烟草中的部分有害物质,但电子烟烟液中的物质在加热雾化后可能会产生新的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依然存在。
另外,烟草中导致吸烟成瘾的物质是尼古丁,电子烟烟液中同样含有尼古丁,所以也会让人上瘾。
谣言八:多吃主食死的快
微信圈疯传一篇名为《多吃主食死得快?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医生、营养师的脸》的文章,一些提倡“低碳饮食”的人更是以此为契机,向人们宣传“吃主食有害,吃脂肪有益”的理念。
真相:把《柳叶刀》的研究总结为“多吃主食死得快”纯属标题党,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高精细碳水主食有损健康”。
《柳叶刀》的研究只能证明糖类(碳水)供能55%,脂肪供能30%的比例是健康的,绝对没有推断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5%的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生酮饮食能长寿。
总的来说,这个研究只是针对糖类、脂肪摄入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并没有研究饮食结构其他影响因素。
谣言九:共享单车坐垫现“艾滋针”,扎到就感染
真相:首先,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无法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
其次,人体只有摄入足量的艾滋病病毒才会造成感染。
即使真的有针头,针头上的血液和液体含量本来就少,病毒量则更少。因此,即使针头上有病毒残留,病毒数量也很难达到致病条件。
谣言十:有人利用塑料制造假大米
网上热传一则视频:一个年轻人把一些塑料扔进机器内,通过一系列工序,机器的另一头就生产出一堆类似大米的东东。在微信群里,这视频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号被网友疯传。对此,网友们惊恐万分。
真相:经过媒体记者核实得知,这是一条移花接木的谣言。视频中呈现的内容是真实的,只不过从机器中产出来的白花花的看起来像大米的小颗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料造粒,也就是把塑料还原成颗粒状便于再次加工。
除了上述这十种谣言外,还有很多诸如
“榴莲和牛奶一起吃会咖啡因中毒”
“肉、蛋、奶是现代老年病的根源”
“某咖啡连锁店承认糕点含致癌橡胶鞋底原料”
“空心菜是毒中之王”
“红心柚子是染色的”
“桃子西瓜同食有剧毒”
等极其荒诞的谣言现市,
相信大家肯定能一眼识破!
在此,希望大家在未来的一年里,不信谣、不传谣,不上当、不受骗,健康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