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谷城这个老人上央视了!他用一生书写“一诺千金”

云上谷城 2019-07-15 09:23

60余年,凭着“一定要让战友们回家”的信念,他寻遍每一座山头,只为查清58名牺牲战友的下落。30余载,凭着坚韧的毅力,他笔耕不辍,只为用文字记录下那段战争岁月。他是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的真实版,他用他的一生书写着“一诺千金”。

眼前的这位老人叫熊子勋,今年93岁。腿脚不便的他,隔三差五还是会杵着拐杖,去拜访已逝战友的亲属们。

谷城县离休干部熊子勋讲到:“你哥哥当时在现场,你哥当时脸就苍白啊,你哥哥说叫我投降, 太阳从西边出,你莫想!”

1949年3月23日,部分敌对分子在谷城紫金区发动武装暴乱,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奉命剿匪,却在茶园沟遭到土匪埋伏全部牺牲。临危受命,年仅22岁的熊子勋作为紫金区区长,带队进山剿匪。一进入茶园沟,眼前的画面却让熊子勋永生难忘。

谷城县离休干部熊子勋回忆到:“一到那个地方就看见那个底下,那个沟底下,飘着黄布,飘起来落下,落下了飘下,这些布都是战友的衣裳,人让狗吃了,看到那些破衣服帽子鞋子,我就一头跪在那,我说战友们你们死的好惨啊,我就拿着手枪对着天,我就鸣枪,我说战友们,我一定找你们回家,一定带你们回家。”

熊子勋在茶园沟立下重誓,一定要成功歼灭匪徒,带战友们回家!誓言重若千斤,而实现誓言,并不简单。1950年成功剿匪后,第一个抉择就摆在了熊子勋的面前。

熊子勋讲到,组织部非要他去湖北日报当生活科长,一看武汉住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己的兄弟啥都没有还在沟里,回不了家,自己在这里享这个福,他们为我这个区,开辟打胜仗,自己能把他们忘了吗,忘了他们就是背叛啊。

忘不了战友的熊子勋决定,放弃武汉的优渥生活,回到谷城继续寻访。但是因为战友们尸骨无存,想要找到所有牺牲战友准确的姓名和掩埋地,无异于大海捞针。

谷城县紫金镇茶园沟村民陈家本讲到,当时东一家,西一家的,这家问不到,没有收获再转一家。

一座山一座山的爬,一户人家一户人家的问。独自寻访路上,一个自制的荆树条拐杖就成了熊子勋最亲密的战友。爬得山多了,韧度强的荆树条拐杖尾部也已开裂,熊子勋便用铁丝绑住,这么多年,不舍得扔。

熊子勋说:“它是我的伴儿,它们也目睹了历史,虽然不会说话,他们也有功,烈士牺牲的地方,他们也都跑到了,开始当战士有步枪,寻找烈士的时候他们就我的武器。”

功夫不负有心人,碾转半年,偶然的一次机会,熊子勋在四川青城山,找到一份珍贵的独立营第三连人员名单。

熊子勋说:“我就根据名册,给他们写信,我就以当年的区长熊子勋给他们家里写信,战友已经在哪个地方牺牲了,我写了70几封信,回了58封信。”

从此,58名战友,成了熊子勋一生的责任。但这样的决定,在起初,并不为家人所理解支持。

熊子勋的三儿子熊庆明讲到:“翻山越岭的,你住在城里,你跑到山里干啥去,我们专门为这事 家里也怄了不少气。”

本以为性格温厚的父亲会因为家人的反对,放弃寻找。但这次,熊子勋十分坚持。

“我认为我找他们这是神圣的价值,我什么都不要,没有这样一个观念,怎么配做一个革命者, 自私自利有啥意思?”熊子勋说。

工作之余,只要收到有关的线索,熊子勋就马不停蹄赶来求证。就在熊子勋默默追寻的时候,1988年,意外也从天而降。

“他是在石人沟,老人说上面埋了不知道哪里的坟,两个坟,他要去求证,山坡陡还下雨,不要他去,他非要去,眼睛被戳到了。”熊子勋的三儿子熊庆明告诉记者。

因为眼睛受伤,加上之前白内障的病根,那段时间熊子勋只能在家休息,但对牺牲战友的牵挂,让熊子勋一刻也闲不下来。熊子勋决定以书为碑,记录那段战争岁月。就这样一边寻访,一边撰书,眼镜和放大镜成了熊子勋离不开的东西。2005年,时任谷城文联副主席的王金文,收到一份与往常不同的初稿。

谷城县文联主席王金文讲到:“当时熊老用一个三轮车把他的书稿拖过来,我当时就说估计有一两百万字吧,结果书稿打开一看,每一页写在上面最多10到20个字。

平常人每页可以写400字的纸上,因为视力差熊子勋只能写20多个字。2008年,对于熊子勋来说是最特别的一年,60年的追寻,58名战友的掩埋地和牺牲经过终于全部查清,由他撰写的《黎明的钟声》也正式出版。

就在家人以为熊子勋终于可以停下追烈的脚步,享受老年生活时。2009年,熊子勋听闻还有两名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群众,被误认为叛徒时,熊子勋坐不住了。

烈士郭大文、郭大学孙子郭世周讲到:“熊老酷热的夏天赶到湖北省检察署,原检察署,现检察院, 把当时的卷宗全部都找出来了,不沾亲不带故,完全凭着一种带着对爱国爱战士的精神,让我们挺起了脊梁,我们能昂起头说话,作为烈士后人我们很感激。”

2011年,最后的两名革命群众郭大文、郭大学的烈士证明,被送到了他们的孙子郭世周手中,两张薄薄的烈士证明,来之不易。至此。熊子勋终于把58名战友和两名革命群众牺牲经过,以及掩埋地全部查清。并为他们申报了烈士。60年,跋山涉水,只为践行带牺牲的兄弟们回家的诺言。熊子勋用自己的重情重义,吹响了那一声嘹亮的集结号,告慰了58名战友的在天之灵。

“找到他们,就是我的使命,只要找到烈士回家,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是我的良心。”熊子勋说。


来源:作风襄阳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

60余年,凭着“一定要让战友们回家”的信念,他寻遍每一座山头,只为查清58名牺牲战友的下落。30余载,凭着坚韧的毅力,他笔耕不辍,只为用文字记录下那段战争岁月。他是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的真实版,他用他的一生书写着“一诺千金”。

眼前的这位老人叫熊子勋,今年93岁。腿脚不便的他,隔三差五还是会杵着拐杖,去拜访已逝战友的亲属们。

谷城县离休干部熊子勋讲到:“你哥哥当时在现场,你哥当时脸就苍白啊,你哥哥说叫我投降, 太阳从西边出,你莫想!”

1949年3月23日,部分敌对分子在谷城紫金区发动武装暴乱,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奉命剿匪,却在茶园沟遭到土匪埋伏全部牺牲。临危受命,年仅22岁的熊子勋作为紫金区区长,带队进山剿匪。一进入茶园沟,眼前的画面却让熊子勋永生难忘。

谷城县离休干部熊子勋回忆到:“一到那个地方就看见那个底下,那个沟底下,飘着黄布,飘起来落下,落下了飘下,这些布都是战友的衣裳,人让狗吃了,看到那些破衣服帽子鞋子,我就一头跪在那,我说战友们你们死的好惨啊,我就拿着手枪对着天,我就鸣枪,我说战友们,我一定找你们回家,一定带你们回家。”

熊子勋在茶园沟立下重誓,一定要成功歼灭匪徒,带战友们回家!誓言重若千斤,而实现誓言,并不简单。1950年成功剿匪后,第一个抉择就摆在了熊子勋的面前。

熊子勋讲到,组织部非要他去湖北日报当生活科长,一看武汉住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己的兄弟啥都没有还在沟里,回不了家,自己在这里享这个福,他们为我这个区,开辟打胜仗,自己能把他们忘了吗,忘了他们就是背叛啊。

忘不了战友的熊子勋决定,放弃武汉的优渥生活,回到谷城继续寻访。但是因为战友们尸骨无存,想要找到所有牺牲战友准确的姓名和掩埋地,无异于大海捞针。

谷城县紫金镇茶园沟村民陈家本讲到,当时东一家,西一家的,这家问不到,没有收获再转一家。

一座山一座山的爬,一户人家一户人家的问。独自寻访路上,一个自制的荆树条拐杖就成了熊子勋最亲密的战友。爬得山多了,韧度强的荆树条拐杖尾部也已开裂,熊子勋便用铁丝绑住,这么多年,不舍得扔。

熊子勋说:“它是我的伴儿,它们也目睹了历史,虽然不会说话,他们也有功,烈士牺牲的地方,他们也都跑到了,开始当战士有步枪,寻找烈士的时候他们就我的武器。”

功夫不负有心人,碾转半年,偶然的一次机会,熊子勋在四川青城山,找到一份珍贵的独立营第三连人员名单。

熊子勋说:“我就根据名册,给他们写信,我就以当年的区长熊子勋给他们家里写信,战友已经在哪个地方牺牲了,我写了70几封信,回了58封信。”

从此,58名战友,成了熊子勋一生的责任。但这样的决定,在起初,并不为家人所理解支持。

熊子勋的三儿子熊庆明讲到:“翻山越岭的,你住在城里,你跑到山里干啥去,我们专门为这事 家里也怄了不少气。”

本以为性格温厚的父亲会因为家人的反对,放弃寻找。但这次,熊子勋十分坚持。

“我认为我找他们这是神圣的价值,我什么都不要,没有这样一个观念,怎么配做一个革命者, 自私自利有啥意思?”熊子勋说。

工作之余,只要收到有关的线索,熊子勋就马不停蹄赶来求证。就在熊子勋默默追寻的时候,1988年,意外也从天而降。

“他是在石人沟,老人说上面埋了不知道哪里的坟,两个坟,他要去求证,山坡陡还下雨,不要他去,他非要去,眼睛被戳到了。”熊子勋的三儿子熊庆明告诉记者。

因为眼睛受伤,加上之前白内障的病根,那段时间熊子勋只能在家休息,但对牺牲战友的牵挂,让熊子勋一刻也闲不下来。熊子勋决定以书为碑,记录那段战争岁月。就这样一边寻访,一边撰书,眼镜和放大镜成了熊子勋离不开的东西。2005年,时任谷城文联副主席的王金文,收到一份与往常不同的初稿。

谷城县文联主席王金文讲到:“当时熊老用一个三轮车把他的书稿拖过来,我当时就说估计有一两百万字吧,结果书稿打开一看,每一页写在上面最多10到20个字。

平常人每页可以写400字的纸上,因为视力差熊子勋只能写20多个字。2008年,对于熊子勋来说是最特别的一年,60年的追寻,58名战友的掩埋地和牺牲经过终于全部查清,由他撰写的《黎明的钟声》也正式出版。

就在家人以为熊子勋终于可以停下追烈的脚步,享受老年生活时。2009年,熊子勋听闻还有两名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群众,被误认为叛徒时,熊子勋坐不住了。

烈士郭大文、郭大学孙子郭世周讲到:“熊老酷热的夏天赶到湖北省检察署,原检察署,现检察院, 把当时的卷宗全部都找出来了,不沾亲不带故,完全凭着一种带着对爱国爱战士的精神,让我们挺起了脊梁,我们能昂起头说话,作为烈士后人我们很感激。”

2011年,最后的两名革命群众郭大文、郭大学的烈士证明,被送到了他们的孙子郭世周手中,两张薄薄的烈士证明,来之不易。至此。熊子勋终于把58名战友和两名革命群众牺牲经过,以及掩埋地全部查清。并为他们申报了烈士。60年,跋山涉水,只为践行带牺牲的兄弟们回家的诺言。熊子勋用自己的重情重义,吹响了那一声嘹亮的集结号,告慰了58名战友的在天之灵。

“找到他们,就是我的使命,只要找到烈士回家,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是我的良心。”熊子勋说。


来源:作风襄阳

责任编辑:邓植元

编审:任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