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清华
一九四九年五月,一封邀请函辗转南北,送至钱锺书家中。这是一封来自清华大学的邀请函,彼时,北平被和平解放,吴晗已被中央任命为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和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他素知钱锺书学富五车,上任之后即刻邀请钱锺书夫妇前往清华大学执教。
对于吴晗的邀请,钱锺书欣然应允。不久后,夫妻两人携女北上,一同坐上了前往北平的火车。
八月二十六日,一家三口抵达北平。钱锺书和杨绛重新踏入了清华大学校园。风景依旧,而昨日已成往事。他们在这里相遇,相知,相爱,又从这里走向辽阔世界,十余年后功成名就地归来。
在钱锺书几十年的余生里,除了后来短暂的干校之行之外,他们再也没有离开过北京。钱锺书在清华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研究生,而那时,他不过三十九岁,还未到不惑之年。
由于清华大学有规定,夫妻俩不能同时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因此杨绛只能在清华大学中兼任教授,不算正式职工,杨绛也不以为意。
夫妻两人都是外文系的教授,两人一同研究学问,但杨绛有问题却轻易不会去问丈夫,因为她生怕打扰到他,所以她自食其力,自己去查字典或资料,断然想不出时才找机会问钱锺书,而丈夫的回答,不仅极快,而且头头是道,每次都令她十分崇拜。
清华大学不仅仅是两人的母校,他们的许多老同学老朋友也都在这里。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是叶企孙,文学院院长是吴晗,外语系主任是赵诏熊,都是两人的旧故,而北京城里又有沈从文、张兆和、梁思成等好友。
重归这个交际圈,几乎不需要磨合与融入。钱锺书和杨绛都是不爱客套形式的人,偏生新中国百废待兴,自然有说不完的事情,作为清华大学教授,开会是寻常事,钱锺书对此十分头痛,甚至在给友人的信中发牢骚,抱怨例会之多。
可除了开会,钱锺书对生活是知足的。虽然那时他们生活得十分清贫,远没有在国外时那样悠然自得。他们家中的客厅,连椅子都没有,只有两个竖起来的木箱子,有朋友来了,就请他们坐在木箱子上,招待他们。
北方的冬天极冷,可他们也烧不起火,只能挨着冻做学问。条件是非一般的艰苦,可两人还是觉得快活、充实。
除了上课和开会之外,钱锺书和杨绛总是借着昏黄的灯火,专心致志地做研究。钱锺书记忆力极好,文史领域范围内的知识,鲜少有他不知道的。
干校生活
杨绛写过一本名叫《干校六记》的散文集,记叙了她同钱锺书两人在特殊时期下放干校的生活。
干校是特殊期间一个神奇的存在,而钱锺书下放的五七干校,则是所有干校中最神奇的,这所干校,囊括了当时中国许多著名知识分子,钱锺书和杨绛,正是其中接受改造的成员。
一九六九年,钱锺书被下放至五七干校。此时他已是五十九岁的年纪。
五七干校在河南的罗山,钱锺书等人被安排睡在一间曾经当过改造营的营房里,没有床铺,没有被子,所有人都只得一个小小的草铺,条件艰苦得令人瞠目结舌。
钱锺书一贯是在杨绛的精心照料下生活的,就算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无比困窘,他都没有吃过这样的苦,但他终究还是熬过来了。
日子过得很苦,可幸好,不久后,杨绛也被下放到河南罗山附近,虽然不是在同一所干校,但夫妻俩总算是在同一个地方。
在一次偶尔的探亲中,杨绛发现,这个一贯来被自己照料得很好的人,真的变成了个又黑又瘦的老头子。
在干校的工作其实并不十分艰难,杨绛是管菜园的,菜园距离钱锺书的宿舍不远。钱锺书则是负责看守工具的,杨绛的班长常派她去借工具,于是,杨绛后来在《干校六记》中写道:“同伴都笑嘻嘻地看我兴冲冲走去走回,借了又还。”
钱锺书的专职是通信员,每天下午要经过菜园到村上的邮电所。
“这样,我们老夫妇就经常可在菜园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约会的情人了。”
天气晴朗的时候,他们就在岸上坐一会儿,晒晒太阳,说说话儿;有时时间匆忙,必须马上赶回去,他们就站着说几句话就走。钱锺书平日三言两语,断续写就的信,就在这时交给杨绛。她则陪钱锺书走一段路,再赶回去守菜园,“目送他的背影渐远渐小,渐渐消失。”
在这段黑暗时光中,幸好有彼此的温暖双手,他们才能相互支持着,直至天明。而曙光,就跟着时间的脚步慢慢移动。
一日,杨绛回到自己的住处,那是一所寄住的民房,她掀开被子,却赫然发现床上有一只死老鼠,已开膛破肚,一旁还有一堆老鼠的内脏。
她心里一冷,被吓了一跳。这只死老鼠自然是请人帮忙丢出去的,那人还告诉她这或许是猫儿们的恶作剧,不用放在心上的。但她忐忑不安,怎么都不认为是个吉兆。
后来,她将这件事情告诉钱锺书。钱锺书的看法却很有趣,或许他只是为了安慰杨绛,可这种安慰法却十分神奇,大约也只有像钱锺书这样的人才能想出来。
他说,老鼠的身躯和内脏分成两堆,离也;鼠者,处也。它们连起来就是离开此处,可不是大大的吉兆吗?
钱锺书的这个说法安慰受惊妻子的成分居多,然而,没想到的是,钱锺书的文字游戏居然成真,他们真的迎来了未来的曙光。
归程何处
一九七二年三月,第二批放还名单终于姗姗而来。幸运的是,这次回北京的人员中不仅有钱锺书的名字,同时也有杨绛的名字。久经风霜的两个老人,终于能够携着彼此的手,一同踏上归程。
回到北京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当时有一种政策,让大老粗和知识分子合住在一起。很不幸,住进来的那家人无知而鄙薄,狂妄自大且任性妄为,杨绛为钱锺书请来了一位钟点工,就连这位钟点工他们也要霸占利用。无赖撒泼,更是家常便饭。
有时候,知识并不代表一切,目不识丁的老农也有温柔善良的心,懂得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但有些人却像是无赖一样,蛮横无理,稍有不顺心的地方,就大吵大闹。这种生活方式,令钱锺书感到十分头疼。
都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被这个粗暴的家庭欺负得久了,一向性情温和的钱氏夫妇终于忍无可忍,对他们进行了还击。这使得他们落下了“打架”的名声。其实,事情一忍再忍,当忍受到了一定界限,难免会发展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那次还击之后,那家人扬言要给钱锺书一家一点颜色看看。冷静下来的钱锺书想了想,觉得没有必要同这样的人置气。于是,他们搬离了家,搬到女儿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宿舍中居住。
原来的房子,被鸠占鹊巢,这一占,就是整整五年。这想来,是令人感到无限心酸的。他们年轻的时候,怀着那样浩荡的梦想,奔赴海外,国难当头时毅然归国,为了传承文化奔走在硝烟之间。
现在,本该是安静生活,享受老去时光的年纪。可现实一点也不温暖,他们甚至被人从自己家中赶出来,仓皇如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人。一间小小的宿舍,成了他们相依为命的屋檐。
真不知,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呢?
来源:十点读书会
责任编辑:赵蕾